檀香刑,据说中国历史上没有这种刑罚,是莫言自己发明的,极尽想象的恐怖。它到底恐怖到什么程度呢?房产大佬潘石屹读了这部小说后说:“《檀香刑》是我读过的最残忍的书”。
我印象最深的是刑罚准备的过程,刽子手买了很多香油、面粉、肉,甚至还有人参。平时都不舍得吃的东西,毫不吝啬地买来,只为了让刑具更加柔软,行刑过程更加顺利。这种心态,像极了鲁迅笔下的围观群众。刽子手只想完美地完成这次行刑任务,其他人没有见过觉得非常新奇甚至有点期盼。但是相关人呢?说起来,刽子手和被行刑人也是有很紧密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在社会环境下简直太脆弱不堪一击了。让人毛骨悚然到底是恐怖的酷刑?是混乱的世事?亦或是险恶的人性?
?“破窗理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犯罪学的破窗理论,或许可以帮助理解众人的心理,也比较贴切地展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在好的环境中,坏人能坚持多久?在坏的环境中,好人能坚持多久??给我的反思最想说的是现世安稳实在是太珍贵了!想起《三体》里,三体世界的人无比羡慕、甚至嫉妒稳定的地球,说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奇迹,整个宇宙都在大动乱中,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每次读有历史的书都有这样的感悟。我们生来就是生活安稳、能吃饱穿暖。能发发小脾气,抒发下小情绪。而这在历史上并不是常态,都是前辈们用血肉换来的。纵观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安稳的生活和乱世对比就知道,我们能生活在新中国是多么的幸运,我们的平静是多么的珍贵。请一定珍惜。《檀香刑》,推荐给你!?更多一点
遇见《蛙》
遇见《二号首长》
遇见《明朝那些事儿》
遇见《不负如来不负卿》
遇见《芳华》
遇见《完美世界》
遇见《平凡的世界》
遇见《故宫的隐秘角落》
遇见《庆余年》
遇见《西游记》
遇见《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