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遇见檀香刑 [复制链接]

1#
今天还是谈谈莫言的书,一本印象非常深刻的《檀香刑》。《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年3月,曾引起文学界热议。小说以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总的感受莫言的小说笔触朴实,讲述顺利,切合实际,看得痛快,却回味悠长。一段屈辱的历史,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这样的真实和深刻触动,是无意的遗忘,还是刻意的抛弃?我们生活在所有革命前辈鲜血铺下的路上,小说没有说教,却让人不禁反思。还有一个感悟,人物无所畏忌的爱和恨让人唏嘘。?印象最深刻的章节书里面印象最深刻的章节,就是檀香刑行刑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了。让人不寒而栗,头皮发麻!

檀香刑,据说中国历史上没有这种刑罚,是莫言自己发明的,极尽想象的恐怖。它到底恐怖到什么程度呢?房产大佬潘石屹读了这部小说后说:“《檀香刑》是我读过的最残忍的书”。

我印象最深的是刑罚准备的过程,刽子手买了很多香油、面粉、肉,甚至还有人参。平时都不舍得吃的东西,毫不吝啬地买来,只为了让刑具更加柔软,行刑过程更加顺利。这种心态,像极了鲁迅笔下的围观群众。刽子手只想完美地完成这次行刑任务,其他人没有见过觉得非常新奇甚至有点期盼。

但是相关人呢?说起来,刽子手和被行刑人也是有很紧密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在社会环境下简直太脆弱不堪一击了。让人毛骨悚然到底是恐怖的酷刑?是混乱的世事?亦或是险恶的人性?

?“破窗理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犯罪学的破窗理论,或许可以帮助理解众人的心理,也比较贴切地展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在好的环境中,坏人能坚持多久?在坏的环境中,好人能坚持多久??给我的反思最想说的是现世安稳实在是太珍贵了!想起《三体》里,三体世界的人无比羡慕、甚至嫉妒稳定的地球,说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奇迹,整个宇宙都在大动乱中,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每次读有历史的书都有这样的感悟。我们生来就是生活安稳、能吃饱穿暖。能发发小脾气,抒发下小情绪。而这在历史上并不是常态,都是前辈们用血肉换来的。纵观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安稳的生活和乱世对比就知道,我们能生活在新中国是多么的幸运,我们的平静是多么的珍贵。请一定珍惜。《檀香刑》,推荐给你!

?更多一点

遇见《蛙》

遇见《二号首长》

遇见《明朝那些事儿》

遇见《不负如来不负卿》

遇见《芳华》

遇见《完美世界》

遇见《平凡的世界》

遇见《故宫的隐秘角落》

遇见《庆余年》

遇见《西游记》

遇见《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