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走读太原历史街巷系列研学活动感悟三
TUhjnbcbe - 2022/12/8 21:25:00

走读太原历史街巷

——忠义千秋之旅

关帝庙,忠义千秋,一直以来都是山西的文化符号,经过不断地迭代,日久年深,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关于“武”的文化共识。文拜孔子,武拜关公。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尊孔的习俗是延绵不绝的,而关公的地位则是不断提高的。先有姜太公,后有岳飞,在清代之后关公渐渐取代了前者成为“武”文化的代表。此次省图关帝庙研学,讲解老师为我们解说了关公成为“武”之尊的由来。整个山西尤在运城,每一个大小村落都落成一座关帝庙,使人感受到山西人民对关帝文化的普遍认同。

关羽夜读春秋,因而每一座关帝庙都会设有一个春秋楼,让人感到此侠肝义胆的人物也有其细腻的一面。木质古楼保留完好,狭窄的楼梯攀爬困难,攀上去却得窥见整个院落的景致。

年月侵蚀之中,院落墙垣上壁画的光彩也悄然褪去,防潮处理的缺失,使得古庙中的壁画日渐斑驳。我们一边讶然着描金处理的栩栩如生,一边遗憾着墙面的破坏。山西古建筑一直享誉海内外,因为其数量之庞大,类型之众,但是同样也有很多的瑰宝,因保存不善,消弭于历史中。我们仍然期待能够得到*府单位的重视,能够将文物的保护工作更为妥善的进行分理。

南肖墙关帝庙时代回响展览的老物件一下就把人拉回了那个留声机咿咿呀呀的年代。有 远征朝鲜时穿的*装,也有象征着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地位提升的写着“婚姻自由”的结婚证,还有我们儿童时代所用的台式收音机。比起网红店里费心淘来故意做旧的物品,这里的东西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年代,都烙印着深刻的家族回忆和时代注脚。

——覃蓥玥

关羽是山西运城人,在最老的关帝庙里,看到了他的雕像以及他的夫人和十四小侍。珍贵的文物自当年战乱流落民间,如今一一拾回。千篇一律的泥塑中独树一帜。采用檀香木为材料,在老师的解读下了解到*府为此投入了三个多亿的代价。不得不说关帝在如今人们心中的地位。就如香港电影中,黑帮出动前要拜关帝,警察出动前也要拜,老师打趣道:关帝也很纠结呀。在一条狭窄的小巷中,有一排墙上脸谱,不由得想起一首歌中的歌词:红脸的关公。同学们一人选一个脸谱站在前面拍照留念很有意义。

随后辗转反侧,来到了最后一地南肖墙,看到旧时文物真的有一种沧桑之感,民国时期的物品留在了今天,有一种复古的感觉,穿过了岁月的横流,来到了现世纪。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想法:把当时喜欢的物品埋葬在大地中,二十年后取回来,是何滋味。若有机会,定当好好珍藏,三十年后下酒。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文化的传承不能断,传承中华文明,做时代新人。

——常伯宁

赤面风云刀与马,丹心忠义无而今。仰望华夏历史苍穹,英雄辈出,关公一生义薄云天,忠义仁爱,在百姓眼中,关公可护四方平安。在此次的研学活动中,我对关公的忠义之情也有了新的了解。研学活动中,我们参观了时代回响的陈列,在展览里我看到了太原那段尘封在岁月中的历史。关公虽已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精神永留在中华民族的这片土地上,他身上的忠义,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有的品质。

——李婉茹

今天真是太原近几天来罕见的好天气,没有很冷,也没有很热,一切仿佛都刚刚好。这样的天气下我们戴好志愿者的胸牌踏入了大关帝庙,我以为会是很庄重肃穆的气氛,毕竟那可是关二爷啊。不曾想进去竟是热热闹闹的,四处打听才得知今天是观世音出家的日子,于是大家来到关帝庙搭台唱戏。我不禁放松了许多,原来关帝也没有那么严肃可怕,同时也好奇,关帝竟还管这种事。他的形象一下从红脸壮汉变得温和了。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就进入寝宫,过花圃,有“气肃千秋”坊,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牌匾四周有金龙环绕,古朴而雄壮的气势扑面而来。第二站我们来到古关帝庙,在这里居然见到了关羽夫妻的合祠。据杨老师介绍,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关帝与胡氏的合祠。关帝与妻子同席而坐,虽仍有威严之意,却平添几分男子柔情,原来关公不止会耍大刀啊,我在心里俏皮地想。

来到第三站,南肖墙关帝庙。居然恰好赶上了这里在办“青春回响”的活动,于是我们在参观关帝庙的同时也怀旧了一把。这是老师着重给我们讲的一个展品——新中国成立后的结婚证,因为新中国的成立,人们才有了婚姻自主权,女性的权力逐步增长。关羽平日是一种孔武有力的男性形象,但在这里穿插这样的活动,讲述这样的故事,让我觉得甚是奇妙。关羽形象的象征意义已经从扁平的,空瘪的逐渐走向丰满的,多样的。

这次的研学活动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关帝庙已经从单纯的祭祀场所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各种文化出自一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融合变换,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关羽的形象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里。今天过后,他在我心中已不是一个高大不可亵渎的神灵,而是参与我们生活的身边之神,是我骨肉血液中的一部分。

——侯婷

我们第一站去了太原市最大的关帝庙,这时候老师告诉大家,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我们走进大关帝庙,在这里老师给我们讲到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崇宁殿、春秋楼,两侧为钟鼓楼、东西廊房、厢房、配楼等共计十一座建筑。除主体建筑崇宁殿为明代遗存,余皆为清代所建。前院各建筑以甬道相连,后院春秋楼、东西配殿以凌空架设的木廊桥相贯,是一组布局完整的建筑群。老师问我们,知道为什么要上三根香吗?因为道家的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并且也向我们介绍了如何上香。最大的关帝庙据说为金元基址,现有建筑为明代修建。关帝庙曾于建国后被改作庙前街小学的校舍,直至今年迁出小学,对原有建筑进行修复,重新绘制壁画增设彩塑,恢复原有景观。现有山门、钟鼓楼、崇宁殿、春秋楼及两侧厢房围楼,上覆绿色琉璃,是典型的北方建筑形式。

第二站我们去了太原市最古老的关帝庙,在这里我们重新认识了关羽,在大家的脑海里关羽耍大刀,并且是有心机,也是左右逢源的印象,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关羽和她的妻子雕像放在一起,这一刻我们感觉到的是关羽爱自己妻子。而且在这么多的关帝庙里,也只有太原这个最古老的关帝庙,关羽和她妻子的雕像是在一起的。

古关帝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正殿、寝宫,两侧为钟楼、鼓楼和东西厢房。我们在这间最古老的关帝庙墙上看见的壁画都是栩栩如生,给人活灵活现之感,虽说只是一个平面的图画,却刻画出一种立体的感觉。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南肖墙关帝庙,在这里我们看见了60年代的结婚证,那一刻代表着女性独立,而且老师也给我们讲到,正在收集50年代的结婚证,那时候结婚证大大的写了独立两个字,在50年代就代表了女性独立,确实很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在这里我们看见了当时红*带的棉帽,穿的衣服,而且带的水壶是木塞的,因为木塞的水壶用一个手就可以操作,真的是感觉到了红*的不容易。看着墙上的物价,一下子就感觉到那时候人们的生活艰苦,每天的物价都是有变,并且也是很便宜的,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时候,看着橱柜里琳琅满目的物品,也是那七八十年代人们的回忆,铁皮青蛙,大白兔奶糖都是他们最宝贵回忆。

——李博闻

文字来源:山西省高校文学社团联盟文字编辑:李博闻覃蓥玥张颖旭图片来源:山西省高校文学社团联盟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读太原历史街巷系列研学活动感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