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三方明清御玺仅卖了两方,但玉玺拍卖依然是
TUhjnbcbe - 2022/9/16 21:09:00
APP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93.html

御玺拍卖天价榜单再添两位新成员!4月22日,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国艺术珍品”专场中,三方重要的明清御玺聚首拍场。经过激励竞投,清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纪恩堂”玺一举斩获1.亿港元,明洪熙永乐仁孝文皇后青玉龙钮谥宝以万港元成交,清康熙帝御宝檀香木异兽钮“敬天勤民”方玺则遗憾流拍。

御玺,可以说是文物中最为特殊的一类。只有它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是皇帝亲自使用过的。因此在这国之重器面前,材质、雕工、艺术性这些平日衡量文物价值的关键因素已退居次位。毕竟皇帝有可能把自己钟爱的官窑瓷器、古玩字画赠送手下大臣或后妃,但绝不会将御玺送给别人!

当然,这也是收藏界一个非常高端的*金板块,能入手天子御玺的自然也不是一般人。这三方御玺来头不小我们先来看看苏富比今季春拍使出的“王炸”,这可是苏富比亚洲区主席、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及主席仇国仕亲自撰文和上场解说的。

一代贤后永乐文皇后玉玺

明朝洪熙年永乐仁孝文皇后青玉龙钮谥宝,属唯一传世的明朝宫廷谥宝。玉玺主人为永乐皇帝的皇后徐氏,为开国大臣徐达长女。此玺龙钮呈蹲坐姿势,展示明朝宫廷皇风。公元年李自成称帝推翻明朝,玉玺遭掷损及火烧,历尽明朝盛衰。此玺从年以万港元成交后再没出现,再次进入拍场引来现场激烈竞投,最后以超预期价格万港元成交,17年翻了约11倍。

《明代帝后半身像册.仁孝文皇后》册页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洪熙永乐仁孝文皇后青玉龙钮谥宝

估价:万-万港元

成交价:万港元

记载祖孙情谊的乾隆重宝

乾隆皇帝的这一方交龙钮白玉玺,阳文篆书“纪恩堂”三字,印体环刻乾隆帝御制《纪恩堂记》全文,记载了他与圣祖康熙帝的祖孙情谊。此白玉玺分别于年和年在香港苏富比两次上拍,递藏于法国藏家和美国私人藏家,距离上次的拍卖已经17年了。这也是拍卖史上估价最高的宝玺,最终以1.亿港元成交。从年的万港元到今日的1.45亿港元,17年间涨了9倍。

清乾隆 佚名《乾隆皇帝朝服像》轴 绢本设色 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

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纪恩堂”玺

估价:1.25亿-1.8亿港元

成交价:1.亿港元

尺寸最硕康熙重玺

清康熙帝御宝檀香木异兽钮方玺,此玺尺寸硕大、雕刻有劲。此宝玺曾于年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万港元成交,如今重现香港苏富比拍场。印文曰“敬天勤民”是康熙*纲的重要内容。这方檀香木印玺是康熙早年时由皇帝下令雕造。在康熙看来,敬天与勤民是一体的,天意即是民意,敬天就要爱民。现场拍卖因未到预期估价,流拍收场有点遗憾。

清康熙佚名《康熙皇帝朝服像》轴绢本设色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

康熙帝御宝檀香木异兽钮“敬天勤民”方玺

估价:万-1亿港元

成交价:流拍

细数近些年天价成交的御玺

回顾一下历年帝王印玺的拍卖历史,可以看到帝王印玺拍卖从来都在一个较高价位,并且不断上扬:

香港佳士得春拍,清乾隆碧玉交龙万泉庄宝玺,以.6万港元成交。

香港佳士得春拍,清康熙御用红白寿山石雕子母狮钮宝玺以.4万港元成交;同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清乾隆白玉太上皇帝之宝玺以.75万港元成交。

香港苏富比秋拍,乾隆帝御宝螭龙钮白玉长方玺以万港元成交;乾隆帝御宝交龙钮和阗青玉玺以万港元成交。

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清乾隆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玺以1.06亿港元成交。

北京保利秋拍,清乾隆六十年(年)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以1.61亿元成交。

香港苏富比年秋拍,清乾隆乾隆帝御宝青玉交龙钮方玺以万港元成交。

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乾隆三年(年)制铜点金异兽钮“乾隆御览之宝”宝玺以1.亿元成交。

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清乾隆51年(年)御制白玉交龙钮“信天主人”宝玺以万元成交。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清乾隆御制碧玉“三希堂”葫芦形宝玺,以万元成交。

御玺属稀缺资源,高端的收藏板块

皇帝御玺为何出场就是天价?近年来皇帝玺印的拍卖价格一路飙升,背后固然与近些年兴起的“皇帝热”和宫廷收藏有关。

都是朕用过的~

玺者,印也,是皇帝的印章,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称为玺、或宝玺。皇帝的印章也有公章、私章之分。宝玺属于公章,凡是皇帝代表国家发布各种诏书及文告时,皆钤盖宝玺。中国的“宝玺”始自秦始皇嬴*。据文献记载,秦设立制度:皇帝印独称玺,设六玺,皆方寸,印文用小篆,以钮、绶排定等级。之后“百代皆行秦*事”,此后历朝历代,或是传承或是重刻,直至清亡都是如此。

著名文物专家朱家溍先生在《明清帝后宝玺》序中谈到:“宝玺者何?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御玺自古以来就是皇权的象征,御玺传达出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物价值不言而喻。随着宫廷御用器物受到藏家追捧,现在市场上连珐琅、粉彩的拍卖价格都过亿了,御玺特殊的*治地位也决定了其在目前收藏市场上的高价位,毕竟它的代言人可真的是九五之尊。

此外,存世量也决定了御玺是收藏界的稀缺资源。

历代皇帝所用的御玺大都下落不明。秦始皇刻制的“皇帝之玺”“皇帝信玺”“皇帝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天子行玺”等六方玉玺的去向比较明确,直到南北朝时在南朝相传,侯景之乱时传到北方,后又传到隋唐,被武则天改刻为宝,并增刻“传国宝”和“镇国宝”,形成“八宝”制度。唐朝八宝在五代十国时不知去向。宋朝皇帝根据唐朝的八宝制度自刻了一套八宝,北宋亡,八宝为金朝缴获,南宋又刻制一套。元朝灭金、南宋御宝不知去向。元朝亡,史载明朝尽获元朝御玺,却不知后来是怎样处理的。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曾刻制17枚御玺御宝,建文帝增刻一枚,永乐皇帝再增刻7枚,共25宝。明亡,御宝入清。清帝入关前就以满文刻制御宝,乾隆继位时,宫中有御玺御宝35枚。乾隆十一年(公元年),确定清朝御宝25枚,藏于交泰殿,并编写《交泰殿宝谱》,另外10枚藏于故宫。乾隆十三年,命改刻诸宝,为左满篆右汉篆,其中“皇帝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之宝”“大清受命之宝”未改。这些御玺御宝有的藏于北京故宫,有的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有的在辽宁省博物馆,有的则现身海外拍卖市场。(参考资料:趣历史《从乾隆御玺看御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香港苏富比年春拍现场

图源:网络

历代宝玺的材质都是以玉料为主,且多是和田玉,仅有几方是金质和檀木。这与中国人自古以来将玉比“信”的思想有直接关系。钮式则清一色的为龙钮,只是龙的形态按朝代各有不同,从秦汉的螭兽(小龙)钮,到以后的螭虎钮,而螭龙钮的叫法是唐太宗因避祖父李虎讳而改称,宋朝以后则干脆称做龙钮了。

一般认为,皇帝御玺价值受诸多因素影响。国玺比鉴赏类闲章的价值高,如清帝治理国家的25方宝玺就比“太上皇帝”“乾隆御览”等闲章的价值高;存世越稀少价值越高;材料越珍贵价值越高,如玉、金就比木质价值高(这里也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乾隆“纪恩堂”玉玺高价拍出,康熙“敬天勤民”木玺拍卖流拍了);印钮独特、印文清晰、篆刻艺术水平高的价值高;圆形玉玺存世量极少,比方形御玺价值高。

综上,御玺确是一个高端的*金板块,咱小老百姓还是看着拍卖沾点皇家气息顺便涨涨知识,有钱的主倒是可以继续任性。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方明清御玺仅卖了两方,但玉玺拍卖依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