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品读故宫二十五宝玺之乾隆皇帝钟爱的檀香木
TUhjnbcbe - 2022/9/6 8:38:00

故宫博物院资深专家朱家溍先生讲:宝玺者何?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此秦汉以来之事也。(《明清帝后宝玺》弁言)

中国历史中,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一例外地掌握着传国玉玺。一般说来,每位皇帝大都一方玉玺,而大清王朝乾隆皇帝却有25方玉玺。

在如今的紫禁城后三宫的交泰殿御座左右,整齐地排列着用明*色云龙织锦包裹着的箱架,这些被称为“宝盝”的箱子里盛放的正是由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象征着代表国家*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宝玺,也就是清二十五宝。故宫自年开放,便成为世所瞩目的地方,余万件(套)的藏品让这里成为艺术宝库,而这其中,交泰殿所藏的25方印玺可谓“镇宫之宝”。这二十五方宝玺的质地不一,有金质、玉质和檀香木质,印纽的形制分为交龙、盘龙和蹲龙,雕刻精致,显得厚重威武。

宝玺象征着皇权,是皇帝发号施令的凭证。可是,在清代早期,国玺的数量却没有一个规定确切的数目。到了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宝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十九枚,而且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这些都令乾隆皇帝十分不满。于是,在乾隆十一年,即公元年,他下令重新鉴别这些宝玺并且排列次序,最终选定了这固定数目的二十五方,它们分别是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这些宝玺的内容涉及皇位的继承、任命大臣、民族、外交、征伐、祭祀和赏赐等各个方面,皇帝发布的每一个诏书、敕谕,都要根据其不同的内容钤用不同的宝玺,体现了宝玺各自的使用范围。比如“皇帝尊亲之宝”是给太后上徽号时使用的,“命德之宝”是为奖励忠良时使用的。檀香木质的“皇帝之宝”是“以肃法驾”之用。在皇帝登基、册命皇后、皇帝大婚、进士金榜等重要诏书上使用,使用频率和使用级别为最高!

当年,乾隆皇帝把宝玺的数量定为二十五方,取意《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希望清王朝能够“得享号二十有五之数”,只可惜清朝也就传了六个皇帝就灭亡了,二十五宝作为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典章文物依旧静静地躺在交泰殿里看着世事变迁。

乾隆皇帝之所以要选用檀香木做宝玺,就是看中了檀香木具有的灵气和智慧,坚信它能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财富和福音。

在佛教领域里,一直把檀香树称为“神圣之树”。历史典籍中将檀香称之为“旃檀”、“真檀”,源于梵文“chandana”之音译。檀,梵语里是“布施”的意思,有给人快乐、愉悦、帮助,为人排忧解难之意。香,汉字由禾与日组成。禾代表大自然中的一切植物,日代表日月阴阳,按照中国文字的理解,香就是大自然界各种植物集日月阴阳之气的精华,在地球表面上生成的芬芳的气味。檀香二字合为一体,就是对能永久散发芬芳、清香气味,并为人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带来益处和帮助的植物的称谓。檀香味弘扬佛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就有了“佛教无檀香不传,檀香无佛教不贵”之说。

满清皇室笃信藏传佛教,有些皇帝还精研佛学,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帝。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文化采取了三教一家,圆融一体的对待,坚持了三教平等的*策,这在历史上都已是定论。虽有着历史的跌宕起伏,但中华民族是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而绵延至今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华夏精命脉的传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包容与创新将指引华夏儿女继续且歌且行。

我是素心白衣,我在这里等着您,一起传递中国之音!

1
查看完整版本: 品读故宫二十五宝玺之乾隆皇帝钟爱的檀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