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工艺美术大师聊天,因为有缅甸人在场,就聊到了中国的文字,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文字大约有多个,而文字保存最集中的就属《康熙词典》,然后回来就开始脑补康熙时期的事情。
“康熙盛世”就是康熙在位年间,中国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丝毫不逊于欧美强国,达到了国家繁荣昌盛的局面。
图片源自网络康熙盛世不仅使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局面,而且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将之联系在一起,成为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整体。康乾时期人口突破三亿,直到18世纪末,中国制造业在世界所占份额相当于英国的八倍、俄国的六倍、日本的九倍。《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工程的完成,使得文化繁荣达到空前高度。大国气象,非指一端。
缅甸玉石如意造型而这个时代还有一件对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皇宫发生,皇宫开始了对玉的爱好达到了极致,留存至今最出名的莫过于康熙玉如意(现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的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流失的康熙玉如意便是其中之一,这把御制玉如意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的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
图片源自网络乾隆皇帝也是个酷爱收藏玉的天子,对玉如意更是宠爱有加,所以当时在皇宫中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玉如意,作为清代宫廷中的吉祥物。从清代流传下来到画像中可见一斑,在《雍正刀常服像》一图中,妃子独自站在牡丹花丛前,手中就怀抱着一柄灵芝形平如意;《乾隆皇帝琴韵图》中,也画有乾隆皇帝在晚年时,用双手抚琴弹奏,身旁一童仆,也怀抱着一柄檀香木镶嵌的玉如意。另外,据说乾隆皇帝在临轩听*、清读诗咏、观赏古玩时,更是少不了手持玉如意的童仆,由此可见,玉如意在清代已是崇高到惊人的地步。
缅甸翡翠如意造型如意是随佛教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传入我国之后,形状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保持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基本不变,但是柄端由直状逐渐演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等多种形状。头尾两厢呼应,主体呈流线形,柄微曲,造型美观华丽。最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
缅甸翡翠如意造型自唐代以后,如意逐渐演变成了吉祥的象征物,它的造型也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如意造型的变化和发展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这个时期的如意,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更加注重材质的精美、工艺的精巧、纹饰的古雅。清代如意的形制十分丰富,单柄首就有葵瓣、云头、莲花、灵芝等不同样式。目前所见的古代如意,多为明清所制,以清代为最多。
缅甸翡翠如意造型随着历史的发展,如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特别是佛教和道教。道教的神仙手中常握玉如意,表示万事如意之祝福。佛教以玉如意之形,表低头不争、忍辱为吉之意。佛教出家人的袈裟,就是以玉如意相钩为扣。
缅甸翡翠玉如意挂件近些年,随着加工工艺和材质等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如意的吉祥寓意被大众喜爱,衍生出更多的如意造型,如意锁、如意心、如意挂件等。而现在不仅是玉如意被大家喜爱,几乎所有的玉石翡翠制品都增加了吉祥的寓意,一些特别的造型更有特定的含义。佩戴玉石首饰的人,肯定都熟悉一句话: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从这句话来说,康乾盛世和玉如意有莫大的关系,但是是否真的有关系?答案已经进入历史,我们无从考证。
回到最初,你认为玉如意和康乾盛世有关系吗
(部分内容源自史料记载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