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秋日香事世事无端自纠纷,放翁隐几对炉
TUhjnbcbe - 2022/7/10 17:32:00
北京知名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10085230.html

四季之中的秋季,开始于立秋。秋风起驱夏热,但在一些地区孟秋之季的炎热天气尚在反复,通常持续到处暑节气。而在传统中医学中,将立秋至秋分称为长夏。

《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载“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脾主长夏,此时气候最为潮湿,空气中湿度大,故而秋日用香,是以清润柔和为佳,还需养气祛暑。

*庭坚在“韩魏公浓梅香”作跋,描绘此香“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魏公香在宋《陈氏香谱》有载。

在北宋张邦基的《墨庄漫录》有一则小故事,记录了自己与一高僧于扬州同品魏公香,此香“香韵不凡,与诸香异,似道家婴香,而清列过之。”在秋日暑气未消,用此香,清高洒脱,安定心神。

-

从《陈氏香谱》中可见魏公香,香方内容:

黑角沉半两、丁香一分、郁金半分(麦麸炒令赤色)、腊茶末一钱、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即韶粉是)、白蜜一盏。

各为末,麝先细研,取腊茶之半汤点澄清调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及定粉共研细,乃入蜜使稀稠得宜,收沙瓶器中,窨月余,取烧久则益佳,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

魏公香意在拟出梅花的幽香,其中所用的麝香,单闻会觉腥烈,故在合香之时,作香引。沉香与丁香的引入,转化出花香的清幽之气,加上白蜜的甜腻,梅香浮动。

-

立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农历七月十五是为中元节,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亡*的日子。时至今日,仍保留着在中元节这天祭祀祈福、夜晚放河灯、插地香、烧纸钱等传统习俗。在用香之事上,亦需合乎时宜。

此时用香,多以清静肃穆为宜,香韵以恬淡清逸为上。香,上通苍穹,下怡性情。自古香在宗教和各种祭祀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供品与用品,

宋洪刍的《香谱》中有载“唐化度寺牙香法”:

沉香一两半、白檀香五两、苏合香一两、甲香一两,煮、龙脑半两、麝香半两。右件香,细剉捣为末,用马尾筛罗,炼蜜,溲和得所用之。

沉香温而不燥,檀香理气和胃,龙脑通窍散郁,所用香药皆为传统佛教用香主料。中元之际,燥气滋蔓,湿气重,易伤肺气,配合古普醇厚的香韵,慑定心神,帮助行气入定。

-

随着日子的推移,暑气渐去,终得迎来秋风的清爽。坐在院中吃茶闲聊,看得*叶簌簌落下,林中焚香抚琴,最是惬意是秋日。

气露升华,顿觉清华素穆,不禁想到《楚辞》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样的香韵意境。晚秋“菊有*华”,秋菊讲究以*为贵。秋菊入馔,是古人最早认识菊花的价值。菊花气味恬静淡雅,古食菊花多为药用,且用菊花酿酒,延年益寿。

《香乘》中,以菊花为配料,制得透体麝脐丹:

川芎、松子仁、柏子仁、菊花、当归、白茯苓、藿香叶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做成香丸,像梧桐子大小。长期服用可以明目排*,令人身香。

秋日供养观赏的菊花,入香亦是独得浮世片刻闲情。

-

秋日丹桂飘香,银蟾光满,又是一年中秋月。古时值此佳节,拜月、祭月、赏月是为主题,家中庭院楼台设有供桌香案,燃起灯烛,供奉月饼瓜果。香案置有香炉、香盒、香箸以备香事。赏月焚香亦有专门特质的香品才显得怡情怡景。

《清异录》中有载,北宋制香大家徐铉,爱在明月当空的夜晚,伴着徐徐凉风,坐在庭中制香,所制的此款香就被命名为“伴月香”。伴月香由沉檀、莞香、苏合香、鸡舌香、豆蔻、芸香、白茅香等配置而成,香气清幽淡雅。

明《晦斋香谱》中的“西斋雅意香”秋季最为适用,书斋、经阁内焚烧,倒有潇洒襟怀的趣味。其香方为:

玄参酒浸四钱、檀香五钱、大*一钱、丁香三钱、甘松二钱、麝香少许,右为末。炼蜜和剂作饼子,以煅过寒水石为衣,焚之。

月下焚香,香韵潇洒舒雅,水木清华之境,听风而眠,甚美。

?本期编辑?兮浅

?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日香事世事无端自纠纷,放翁隐几对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