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将至,春雷始鸣,气温回暖,万物生发。从冬末到夏初,正是一年之中百花盛放的时节,古人将小寒到谷雨按花期划分为“二十四番花信风”,与惊蛰节气相对应的便是“蔷薇”。因此本次的节气香,我们选择了《香乘》中的“蔷薇香”。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有经典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支香的灵感也正是来源于此:心中怀有星辰大海,也永葆善良与热忱,永远折服于生命中的美好。因此,这支香中有刚强与坚毅,也有婉转与温柔。初闻之时,惠安沉香原始森林般的木质调显得沉稳内敛,慢慢地,檀香的奶意与丁香的花香调开始慢慢浮现,两种香调奇异而和谐地交织,刚柔并济,正如猛虎细嗅蔷薇,心中满是温情。南朝宗懍著有《荆楚岁时记》,以记录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其中有“花信风”一条,将农历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共一百二十天,按每五天一候分为二十四候,每一候挑选出花期对应的花为代表,意为风吹来花即将盛放的消息。故唐代徐师川有诗云:“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惊蛰节气,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而《香乘》中恰有一道“蔷薇香”与之对应。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花色娇艳,香气浓郁的蔷薇,颇得古人的喜爱。早在汉代时期,国内就已经开始种植蔷薇,至南北朝,已经成为常见的观赏装饰花卉。汉武帝喜爱蔷薇,赞赏“此花绝胜佳人笑也”,梁元帝喜爱蔷薇,更是在竹林堂中“有十间花屋,枝叶交映,芬芳袭人”。鲜红同映水,清香共逐吹。蔷薇香气清馥可人,自古以来便是上好的香料。《游宦纪闻》中记载:“唐显德五年,国王因德漫,遣使者蒲诃散来,贡猛火油八十四瓶,蔷薇水十五瓶……蔷薇水得自西域,洒衣虽弊,而香不灭。”产自西域的蔷薇花香气浓烈非常,蒸馏后所得的蔷薇水,洒在衣袂上,能留香十几日。虽然古人的记载不免有夸大的成分,但不可置否的是,琉璃瓶中蔷薇水,在古代是珍贵的贡品,后又成为备受女子喜爱的香氛。“气韵更如沉水润,风流不带海岚昏。”鬓边洒上点滴蔷薇花露,更衬得芬芳馥郁,人比花娇。《香乘》中的“蔷薇香”虽以蔷薇为名,实则并未用真花入香,而是以其他香料来模拟蔷薇的香气。这种情况在古代香方中多有体现,梅花香并没有梅花,兰花香也没有兰花,甚至连龙涎香中也未必有龙涎。其实并不奇怪,香事发展到宋朝,文人墨客占据了半壁江山,调香于是更着重“意境”,而并非“气味”,调香师通过香料的拼配,将闻香的人带入他们所构筑的场景与画面之中。而这支蔷薇香想要表达的,正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调配时以大量的惠安沉香打底,它天然拥有的雨后森林般的气息沉稳而内敛,干净的木质调显得厚实温暖。沉香的形成本就是一个不断历经磨难,又不断自愈的过程,它代表着坚韧与力量,代表着心中的“猛虎”。另一方面,依旧沿用了原方中的香材,檀香的奶香气与丁香的花香调交织,茅香、零陵等草木香料的加入增添了几分清新感。将比例缩减之后,这一部分的香气会显得浅淡,连甜蜜也是隐隐约约,如同枝头初绽的蔷薇,晨露垂挂,干净清澈。它代表着柔软与温情,代表着眼中的“蔷薇”。两种完全不同的香调缠绕交织,最后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和谐,像是从满是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盛开出一抹花的亮色。谨以此“蔷薇香”为赠,愿你怀揣奔赴梦想的勇敢与坚强,也永远保持温柔的爱意与软肋。步履不停,安然前行。
识别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