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从夏威夷度假回来,回程时将近12小时的航班坐得简直怀疑人生。订机票时考虑到带着娃,我已经选了耗时最短的东航上海直飞夏威夷的航班。但看到航班计划的时候我还是惊讶了一下,回程竟然要比去程多飞3小时20分钟?
这种疑问在回程航班上达到了顶峰。实际上,我们去程仅仅只用了7小时50分钟,比航班计划减少了1个小时,平均飞行速度约公里/小时;而回程花了大概11小时30分钟,平均飞行速度公里/小时,去程比回程节约了1/3左右的时间。这到底是因为什么?飞行线路不同?飞行高度不同?还是地球自转?作为一个地理知识的好奇宝宝,我显然不能放过这个问题。
飞行线路的原因?
上海到夏威夷州首府火奴鲁鲁(又称檀香山)的飞行距离大概在公里左右。实际上的航线图并非如上图查询到的这样呈一直线,而是会先朝着东偏北方向,沿着日本东南海岸飞行,大约到了东京上方以后开始转向一直往夏威夷方向飞去,更接近于下图。盯着座位前的大屏幕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往返程的我可以拍胸脯保证,往返的飞行线路几乎是一样的,不存在因为航道不同而造成的时间差。
飞行高度的差异?
那么是否是飞行高度不同的差异呢?众所周知,为了飞行安全,飞机的往返航线会保持一定的高度差异。我们去程的飞机一直在英尺高度巡航,回程的飞机在英尺巡航,换算成米分别是和米。
翻出高中时候的地理知识,大气的垂直分布在距离地表10km左右的高度,差不多是对流层的顶部和平流层的底部。与上冷下热、大气上下对流频繁的对流层不同,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在高度上没有显著的流动。而且,米左右的高度差也不会使大气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因此高度差异也不是造成飞行时间差异的原因。
地球自转的影响?
既然如此,那么最可疑的就是地球了。我一度也以为是这个原因。
从北极上方看地球的话,地球一直以南北极为轴在进行逆时针自转,旋转一周约需要23小时56分4秒,自转速度大约每小时15度。由于夏威夷到上海的飞行纬度与北回归线比较接近,因此以公里的北回归线估算,地球在这个维度上每小时的自转速度约为公里/小时,这已经超过了喷气式飞机的一般巡航速度:至公里/小时。因此如果考虑地球自转的速度,逆自转的飞行速度小于零,飞机永远达到不了目的地。
而且物体只有达到了第一宇宙速度以后才能摆脱地球引力、围绕地球旋转,比如人造卫星。民航飞机的飞行速度最多也就+公里/小时,而第一宇宙速度折合公里/小时大约为,飞机远未达到这个速度,因此飞机和地球上的普通人一样,受到引力和惯性的影响,地球自转造成的相对运动可以忽略。
风速的作用?
所有能想到的原因都被我自己否定了,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的认知范围。BUT!我还有一个拥有10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的闺蜜啊,她一定能给我一些方向上的指引。于是乎,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