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缥缈是文学(图/王凤桐)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人的信仰是诗。
辜鸿铭先生说:中国人信仰的是“良民宗教”。
我还是愿意信林语堂先生多一些,要不,为什么两千五百年前就有《诗经》,而不是《钱经》《刀经》《菜经》,也不是《良民经》?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人把文学分为两种:教化的和娱乐的。中国人讲究“文以载道”“教而化之”。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现在,文学的教化功能多被替代。在网络出现以前,文学作品主要以纸质图书和报刊出版、传播,其长处是经过训练有素的编辑认真挑选,编辑甚至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去修改作者的作品;短处是低效率、慢传播。年,我投稿《羊城晚报》。“花地”副刊编辑张维先生将我一千二百字的小说改得通红,怕排字工人看不清,又寄回让我再抄写一遍。现在的编辑,已不可能有这个“闲工夫”了。
公元年后,中国的文学已经完全变样。尽管这一年有已入籍法国的华人写作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却退后,再退后。文学从业者一腔悲怆,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关于人生、关于处世之道的“成功学”“心灵鸡汤”的书籍,都比真正的文学作品卖得好。人们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