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别人评价如何,我在想,写书呢,和做科学技术的成绩那是两码事。一个人的书写的怎么样,和他的学术水平怎么样并非等同。这写的又不是什么学术专著,何必纠结于那些挑剔的差评呢。觉得书好看就看,不好看就放下,毕竟,人家这也不是专职作家或历史学家,何必苛求出来的都是精品。
《全球科技通史》,首先,是一本比较厚的书,页。真佩服吴*,这写作速度,够快的。也许码农处理信息代码和作家爬格子写书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正都是码,从技术工种来讲估计是相通的,因此他能写得如此高效。而看书的过程中,我更佩服他的是不仅涉猎广泛,善于思考和归纳提炼。有很多人也读书多,但并不一定能把零散的知识整理成自己的体系,但是他可以!所以光是这一点就挺让人佩服的。
此前也看了一点评价,有的人说《全球科技通史》没有前面的书写的好,比如说《数学之美》《文明之光》,那些书有好多人是恨不得一口气读下来的。不过即便如此,我觉得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功底来看,本书的写作水平应该是挺好的,文字也是很引人入胜。之所以读得慢,主要原因在于我自己。
的确,我们这个时代,对于读书尤其是读纸质书来说并不是一个友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度丰富的时代。可能有上千种令我们无法专注于书籍的诱惑,可能有上万种我们没有在读书的借口。比如说忙——忙于别的事儿,忙于吃,忙于喝,忙于玩,忙于锻炼,忙于劳动,忙于工作……
读书尤其是读纸质书,很容易就被放在了最后一位。或许现在也有一些人和我有同样的现状。我只记得,在印象中我能读的比较快的书,想一口气读下来的书,应该是莫言的《檀香刑》,因为它精彩且薄;另外厚一点的呢,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啦!因为它们的确非常引人入胜,会上瘾,恨不得一口气能够读完。
《全球科技通史》,一开始看着的确让人开阔思路。茫茫宇宙,从远古走向现代,在茫茫人类的历史中,作者以科技发展的角度去梳理历史发展的阶段,从能量和信息积累和飞跃为两条主线进行叙事。从知识性来讲,书中穿插引用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观点,可以看成是一篇盛大的文献综述;从趣味性来讲,作者间或引用一些我不清楚是正史还是野史或者是传闻逸事类的东西,增加了可读性,加之强大的文字表达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引人入胜的。
当然,书写的多了,写的快了,难免会存在有一些思想上的重复,给人一种或许会有点水分的感觉。但是以我的水平来看,我没看出水分来,觉得挺好。即使万一书中是有那么一些水分,也许这正是如我一般的大众读者所需要的呢。如果书里摆的全都是干货硬货,也许会因为读得很累而看不进去。刚好在那些有潜在水分的地方,我可以打个小盹开个小差或者干点别的事,让脑细胞适当休息一下,调整一下看书的节奏。也不至于让脑子里充塞着各种知识点,其实这不也是挺好的吗。
反正至少,作者做到了我们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发挥自己在科技、历史和文学方面的综合知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教育的空白。我觉得应该值得尊敬,不用一上来就去吐槽这人怎么样,那本书怎么样。不说别的,光是写出那么多字就很辛苦很厉害了,试问自己,我能写那么多字吗?
别说写了,光是读,就已经这么慢了。加油吧,读书人!加油吧,慢慢的读书人!
三人年2月19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