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这才叫有劲儿60岁识字,76岁出书
TUhjnbcbe - 2020/12/12 12:00:00
CCTV欢乐中国人

新方式、新传播,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大家想象中的

六十岁

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是退休之后的安逸时光

是穿梭于厨房和客厅的柴米油盐

是傍晚时分的广场舞音乐

还是忙碌于孙辈的抚养教育

有这么一位老人

却把这些理所当然的印象

通通拒绝

六十岁

才是她传奇人生的开始

60岁开始认字

75岁学习写作

76岁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4年间出版了4本书

78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80岁决定开始学画

立志90岁前要成为一名画家

她说

“这些事,有劲儿!”

就是“传奇奶奶”

姜淑梅

△(“传奇奶奶”姜淑梅)

在节目现场

中国故事讲述人赵雅芝

更是称姜淑梅老人为

新时代的“白娘子”

△(赵雅芝讲述《传奇奶奶》的故事)

姜淑梅

年出生在山东

历经了民国抗战新中国

经历过战乱

也感受过饥荒

在一个工厂当了二十多年的

临时工

半辈子都在为生计操劳

如果在十几年前

有人告诉姜淑梅

你以后会成为一个作家

她一定觉得那是天大的玩笑

因为

她没读过一天书

不识一个字

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姜淑梅(左)和女儿艾苓(右))

60岁:识字

“我要学认字,这事,有劲儿!”

一直陪伴姜淑梅的老伴因车祸去世

老人整日郁郁寡欢

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唯一能给奶奶带来些慰藉的

便是小外孙

想要给外孙讲故事的她

却发现

自己根本不识字

连书都拿反了

为了让母亲从悲伤中走出来

女儿艾苓提出

教姜淑梅学习认字

姜淑梅从小没有读过书

一直就羡慕有文化的人

尤其是身为作家的女儿艾苓

这个提议

让她动了心

60岁的她

开始了自己的识字之旅

中国故事讲述人

赵雅芝

在节目中说道

学字期间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姜淑梅自主发明了

“快板识字法”

将字编成快板

让孙女一个一个写下来

自己再一遍一遍念出来

△(姜淑梅和孩子们在一起,右一为外孙女王录,

后来也成为她的识字老师)

在家看电视

她最喜欢看戏曲频道

因为屏幕上的滚动字幕是最慢的

她可以慢慢看慢慢念慢慢记

走在路上

一看到不认识的广告牌

就拉着路人仔细询问

直到学会为止

认定一件事

就坚持到底

哪怕从零开始

也决不放弃

就这样日复一日

一点一点地学习

一点一点地积累

从最开始看图画书

到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

后来看莫言的《蛙》《檀香刑》

△(姜淑梅读莫言著作《檀香刑》)

姜淑梅说

她最喜欢山东老乡莫言的作品

“他的书有劲儿!”

谁能想到

几年之后

她自己也写出了

同样打动人心的作品

75岁:写作

“把一生一世的事儿写在纸上,

有劲儿!”

姜淑梅开始尝试写字

这件在普通人看来轻而易举的事

对这位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的老人来说

却难如登天

刚开始握笔的时候

手一直哆嗦

横也写不直

竖也写不直

字全都歪歪扭扭

一天都写不了一句话

在女儿的鼓励下

75岁的姜淑梅没有放弃

她总是大清早就起来练习

各种说明书和废纸壳的背面都不放过

只要能写的地方都可以拿来练字

就这样一天天坚持下来

字也越写越多

△(姜淑梅的生字本)

她将自己大半生的故事融进笔尖

一点点变成纸页上带着墨香的方块字

从一天只能写十几个字

到一天写上一两千字

后来还写上瘾了

一天二十四小时

除了四五小时的睡眠时间外

其余时间几乎都奉献在了写作上

△(姜淑梅的手稿)

就这样

姜淑梅的故事写得越来越流畅

也越来越生动

她用最朴实的语言

记录当年的那个时代

讲述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

在山东老家,俺就知道干活,织布纺棉做针线活儿,没赶过集,没开过会。成立互助会以后,不用女人下地干活儿,俺就在家干家务活儿。有一次,合作社在三方开青年妇女会,社长叫俺去开会,婆婆不愿意,她要去,想留俺在家干活儿,社长不干,说:“你是青年妇女呀?”

婆婆很不高兴,跟俺说:“你去开会吧,社长不让俺去。你去不能换衣服,也别梳头,就穿这身去。”

俺说:“俺不去。”

——《乱时候,穷时候》姜淑梅著

76岁:出书

“开始就是写着玩的,

想把自己的故事都写出来,

没成想还火起来了。

这老了老了,

越老越红了!”

姜淑梅出版了她人生第一本书

《乱时候,穷时候》

△(姜淑梅人生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

这本书用最简单淳朴的民间语言

写下了最有温度的个人史

《乱时候,穷时候》一出版

就得到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才叫有劲儿60岁识字,76岁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