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楼市,在很多人看来,“没有意思”。
在高周转的语境下,程序化的开发套路、工厂化的产品设计、模式化项目营销,似乎如同进入工业社会一样。机器意识替代了手工本能,所有企业都想搏命超速,夺路狂奔。
曾经,房地产是那么“有意思”。
那个时候,做IT的、做电器的、做洗衣粉的、做工程机械的、做电梯的、做衣服的……几乎所有人都在鼓捣房子。
他们中,肯花力气研究市场、费时间打磨产品,开脑洞创新营销的,并不鲜见。
在长沙,融科绝对算一个。
融科和它的那些“花式玩法”,植根在长沙楼市的记忆里,早已是被人瞻仰的传奇。
1.
搞事情
融科其实叫“融科智地”,一个“智”字内涵丰富,既植入了母体联想集团的IT背景,又在提示着公司与众不同的观念与文化。
这家年成立的房企,起步的战略与同时期初创的同行们几乎一致:在弱一线、强二线近郊位置造城。
这样的好处是,成本较低,规划方便,坐等城市发展红利,溢价率高。
初生的融科,这条路几乎是最佳选择。
进入长沙,已是年,距离联想集团将地产作为支柱性产业已有三年。但此时的融科,还是地产小角色。
据称,在年9月融科长沙公司正式成立时,公司只有两人,一位是北京总部委派的总经理刘蔚,另一位是从卖联想电脑“转行”而来的曾志舜。
这对开辟长沙地产无数“神迹”的*金搭档,前者于年起远走杭州开拓市场,后者在融创收购融科后逐渐淡出视野。
这是后话了。
在当时,摆在长沙融科面前的,一是拿地,二是招人。
在长沙地产蹒跚起步的年代,别说营销总级别的高位选手,就连最普通的置业顾问,有经验者也是凤毛麟角。
如何建设人才队伍,是长沙融科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据说,当时他们招人的方式相当有意思。
有别于上来就面试的常态,他们将应聘者分为数组,以类似“团建拓展”的方式,在游戏中发掘组织与协作能力、在讨论中观察学识思维与性格素养、在任务中考察责任担当……
多个环节下来,在热烈且欢愉的氛围中,“特别能战斗”的营销队伍雏形已现。
实际上,这只是融科“花式玩法”的第一枪,他们当年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可以说“不计成本”。
比如,安排每个销售人员前往全国各主要城市去考察项目,了解最新的开发理念,接触最新的产品形态,可以说长期站在长沙楼市的最前沿。
花心思当然会有好结果,团队内部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信息对称和学习氛围,为融科后续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一飞冲天
融科·三万英尺,是他们在长沙面市的第一个项目。
在位于雨花亭附近的这块地之前,长沙融科其实对接过两宗地,一宗主动放弃,一宗被动“搁置”。
前者位于省府板块,面积达到亩,就是现在保利花园的那一片,由于地宗拆迁时间过长等原因主动放弃。
被动“搁置”的地是长沙公司成立后不久拍下的地,后来成为融科在长沙的第二个项目,叫做融科·檀香山(以及紫檀)。
先说融科·三万英尺,这个仅有60亩的小项目。
拿到这块地时,已是年的7月,距离融科长沙公司成立已近1年,而正式动工时已到年底。
当时融科全国进驻的5个城市,只有北京项目有销售,形成“1拖4”的被动局面。所以,年开盘成了三万英尺项目的“*治任务”。
比时间更急人的是,即便是以“高起点,树标杆”姿态面市的产品,但要冲破元/㎡的价格天花板,销售团队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那个时候,项目附近的房子也才左右,没有项目敢卖上,何况他们宣称要卖上。
“花式玩法”又一次挺身而出。
据说总经理刘蔚带领整个销售团队去了一趟北京,全部入住五星级酒店,并且逼着大家在国贸商场上一万的衣服。
关键是全部自费,可当年长沙月平均工资才元。
被逼着见了“世面”的销售顾问们回来信心爆棚,觉得三万英尺这样的房子卖简直是暴殄天物。
年10月,项目以左右的价格首开,认购套,销售率84.38%,合同金额4.49亿元,震惊业内外,融科一举成名。
据说“三万英尺”的案名是刘蔚在一次喝茶时在脑子里蹦出来的,在充斥着“XX花园”、“XX佳苑”、“XX新城”的当年,无疑是划时代的存在,即便放在今天依旧新鲜。
他们的理由是,作为当时长沙品质最高、高度最高的楼盘,代表客机巡航高度的“三万英尺”,才能概括它该有的气度。
与案名匹配的,是澳大利亚柏涛建筑设计集团,是美国奥斯本景观设计公司,是世界强中国建筑,从设计到施工无一不是行业顶尖企业操持。
他们甚至还造出一个叫做“钢琴家”的售楼部,外形看起来就是一架钢琴,楼顶可以放广场电影、烟火,甚至是做活动,至今还是城市主干道边的IP型景致。
实际上,案名只是融科在推广上“花式玩法”的开端,融科首创的“三部曲”式的打法至今任被效仿。
从公司品牌导入期的“让长沙开始联想”,到项目品牌的“生活向上,无限联想”,再到强销期的“全景HOUSE建筑群”,从空中完美落地,堪称教科书一般。
更花哨的是,首创长沙纸媒的8联版楼书的玩法,报纸加户外作为外部阵地,加上围挡和公交站台以及电台,三万英尺的“全媒体”矩阵推广模式,十年后依旧堪称豪华。
但我们回过头来看,三万英尺项目更像是融科腾飞前的预演,不光是打法上的创新、战术上的磨合,更是一次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长沙融科虽然年轻,但成功的伏笔,就在着一次次“不讲理”间埋下。
3.
紫气东来
年4月,距三万英尺项目开发完毕正好一年,长沙融科的第二个项目面市,一期“檀香山”正式开盘。
从拿地到开盘,已经差不多经历了5个春秋。
说该项目是“被动‘搁置’”是有原因的,一是高桥不少商户的仓库聚集,拆迁难度大;二是融科测算的地块成本达到元,而此前周边的房价普遍在上下;三是年楼市整体低迷。
还好,时间没有被浪费,理想没有被辜负。在某种程度上说,融科真正的江湖地位,是由这个项目奠定的。
不夸张地说,长沙洋房在这里才得到最终的定义。直到现在,檀香山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最初惊艳世人的,是项目售楼部。
两个人字形拼出的建筑看上去有一股后现代的感觉,据称,人字屋檐象征着海浪,金色点缀代表着沙滩,搭配从大面积玻璃洒下的阳光,俨然一副海滩形象,“檀香山”的度假意境呼之欲出……
更令人震撼的是,融科在产品创新:
洋房四层带电梯、人车分层、户户送花园、配置地暖系统,全是长沙首创。
直到现在,能做真正到这几点的洋房楼盘难觅踪迹。甚至直到去年,龙湖天宸才推出人车分层的别墅。
当年的惊叹,如今仍是标杆,这就是产品的力量。“洋房告别城市”的推广语,你可以说这是狂妄,但更多的是产品外衣下的内在情怀。
实际上,当年的融科人在营销上的“花式玩法”更扣人心弦。
比如“分段论”推广打法:
“地板采暖系统,让一部分人先温暖起来”、“四层电梯洋房,是便捷也是一种尊荣”、“人车分层,美式院落洋房”、“每一次回家,都是穿越花园的旅行”。
这几句广告语,已成长沙楼市推广里的经典。
比如情景展示方式:
针对不同的审美口味和生活情境,他们在檀香山项目设置了6个样板间,尽最大可能展示产品。
比如“蛙跳式”价格策略:
他们可以整栋一个价,甭管去化几成,开完盘就涨价;他们可以一个月涨一次价,涨幅甚至达到元……问题是,他们初始价格已经超过了周边。
总之,就是给人“一直在涨”的认知,坐实“迟买不如早买”、“买到就是赚到”的效果。
当然,现在这套动作已不可能实现,在*策的强势主导下,纵有千方万法,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可以说,“好产品”与“好营销”形成的合力,不仅是溢价的攀升,更有口碑的传递,在“高周转”为主基调的环境里,依然有着特殊的意义。
4
腐朽化神奇
融科·东南海,可以说是长沙融科的最后一个项目。
在外人看来,这个充满着玄幻色彩的地宗并不是一个好啃的骨头,在石马铺公墓地块边建房,需要足够的胆量。
此前长沙与“墓地”沾边的项目并不多,对于长沙融科来说,没有案例可以参考。何况地宗迁坟总数达到有余,规模之大,当属罕见。
善于“花式玩法”的长沙融科,当时并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来化解这种不可捉摸的尴尬,直到集团年会在三亚召开。
刘蔚们住的那间酒店,正好对着亚龙湾的海浪与沙滩,看着楼下的沙滩、海浪、阳光、泳池,一个灵感迸了出来。
既然墓地属“阴”,为何不把“阳气”十足的滨海风光搬过来?于是,“80万㎡滨海度假情景社区”的概念从香樟路蔓延开来。
与之匹配的,是海滨味道十足的展示中心。这是一个全玻璃建筑搭配大面积浅水景观的形象展示区,营销中心大堂被设置为热带风情的园林体验区,热带植被、曲转小径、悠扬音乐,别有一番韵味。
实际上,不只是营销中心,海滩元素在社区内得到大规模运用,比如泳池、躺椅、沙滩,还斥资移植棕榈等典型滨海植被,尽可能“还原”滨海风貌。
并且,引入“纯阳之气”最盛的枫树山小学落入社区,并规划建设9大球类运动区,进一步夯实“阳刚”的氛围,化解风水劣势,转为配套优势。
当然,这只是项目操盘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在推广上的组合拳。
长沙融创炉火纯青的“三部曲”再度登场。
从“让长沙开始海的联想”的品牌话题,到“长沙无海,心中有海”的项目意境,再到“献给心中有海的人”的客群定位,步步紧扣,拍马无形,无疑又是长沙楼市广告史上的上乘之作。
配合广告三部曲的,是一系列海滩主题活动,甚至邀请国内冠*级别选手领衔的沙滩排球赛,将“海”的味道传遍全城的每一个角落。
线上线下联动,配套与住区齐行,在年9月首期开盘的现场,1人排队三天两夜,堪称盛况。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融科东南海的房价是,而周边同时期的英郡年华,房价仅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事迹。
但这更多是必然,长沙融科长久来的沉淀与进取,注定这个有着丰沛想象力的房企,成就长沙楼市史上的一系列经典。
走精品路线,追求品质、品味、品牌的长沙融科,以稍微领先市场的姿态,更像是长沙楼市的先驱,充当着行业启蒙者的角色。
用今天的话说,长沙融科的荣誉,源自持之以恒的情怀。
但是,这样的品牌无疑是规模化、高周转环境下的异类,在单纯的速度面前,如同一抹斜阳。
终于,在的那个夏末,在融创的战车轰鸣声中,我们来不及话别,融科已踏上新的旅程。
据说,融创接手后,原来融科含浦地块——融公馆项目也创造了一个令人跌镜的神迹:在房票珍贵的去年,70年产权的公寓产品居然一个月售罄。
自带双阳台,并且做到明厨明卫,融公馆的公寓让我们仿佛看到长沙融科“花式玩法”的影子。
不论如何,融科,那个长沙楼市曾经的开拓者,已经随着时光慢慢飘散。融创接棒后,后续会带来怎样的作品,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花谢了有情人还能闻到它的香,人散了有心人还能听得到声响”。
抄一段歌词送给长沙融科,是你,让我们回忆着温暖,静看岁月的忧伤。
系说·
你还想听哪些楼盘的故事,或者你知道楼盘的故事
长期抬爱
请扫下码
系主任和大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