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香生活
武则天特别喜欢《华严经》。“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一一一武则天
“十方佛世界,周遍有妙香”,唐朝时期,我国的佛教文化一度达到最鼎盛的时期,尤其到了武则天时代,佛教文化更是在国家之内大肆宣传,各地都建造了许多的佛教文化圣地,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龙门石窟”。
读过佛经的人应该都注意到,在正式读诵佛经之前,一般会念一点咒,最后念一首开经偈,文章的开头就是佛教流传甚广的,在世间之中,再没有任何其他学问可以与它相提并论的开经偈!
佛教也是圆教。武则天削发为尼以及从小受到母亲家族世代的佛教信仰的薫陶,使得她对佛教“情有独钟”,流传最广的《华严经》是晋代所译的60卷版本,她特别喜欢,但武则天觉得欠缺华严的精髓,于是请来了实叉难陀法师,实叉难陀法师在西域非常有声望,知名度相当高的一位法师,而且中国高僧大德以及帝王将相对于这位大师十分的敬仰。
80卷浩瀚大乘经典《华严经》翻译完毕后,武则天阅毕体会到甚深、甚微、甚妙的法理,法乐无限,于是作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佛经开经偈,她精进求佛,深通佛理,其去世之后,立无字碑,乃是最好的佐证!
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兴起,佛教用香也日益广泛,佛教被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香被视为一件重要的供品,在各种佛教活动中,焚香上香几乎是必有的内容。
花代表忍波罗蜜。寺庙的信徒众多即以“香火鼎盛”来形容;僧人做法事前必唱《炉香赞》;同时主法的法师必行至香案前燃香,称为“拈香”或“捻香”;施主设斋食供僧时,以香分配给大众,而行烧香绕塔礼拜的仪式,称为“行香”;礼佛重在虔诚恭敬而不著相,此为礼佛的最上乘境界,被称为“心香”;学者插香以请禅师普说或开示之仪式,称为“告香”等,佛教中的天龙八部护法之一的乾阔婆神,以食香从身放香著称,亦称为“香神”。
盛唐时公认薰焚香上品为迦南,次为沉香,再为檀香。如《宝莲灯》神话传说中沉香救母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然而沉香在灵芝的帮助下用神斧打败二郎神,又得山神指引斧劈华山,救出母亲之后不为人知。相传,沉香的父亲刘彦昌诀别三圣母时,以一块祖传的南海沉香木相授,嘱她若有子,名为沉香,沉香即为南海神木化身,救出母亲,夙愿已了后便投身南海、身归南海、化身海南沉香树德泽后人,永世流芳。
沉香又叫蜜香、沈香。沉香的神秘不仅来自它的神奇香味和它独特的药性,还因能通“三界”之灵气,沉香广用于佛教、基督教、回教、天主教等,是世界五大宗教共同认同的稀世珍宝。
香,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医;既悠然于书斋琴房,又缥缈于庙众神坛;既是一种精神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