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新冠病毒肆虐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大风暴下,我们无人能逃脱幸免。
很多人把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看作是全球化开始的萌芽,其实早在公元年,全球化便有开端。
街上全是顾客,他们购买来自斯里兰卡的珍珠项链,佩戴由非洲象牙雕刻而成的装饰品,空气里弥漫着外国熏香的气味。
你到朋友家做客,这家人炫耀他们新买的东西:一张由爪哇檀香木制成的精致桌子,上面摆放着一只雕工精湛的犀牛角,彰显着你朋友的国际品味。
这座城市与遥远的地方有着许多联系,听起来像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但这就是公元年中国城市泉州的样子,它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富庶的港口之一。
——《公元年》
打开这本书,或许能刷新你对世界历史的新认识:
一千年前的全球化市场让阿拉伯的陶瓷工匠不得不面对中国同行的竞争;全球化带来的贫富不均,曾在君士坦丁堡引发一场针对外来商人的大屠杀;伽色尼王朝的苏丹因信仰不同,拒绝与辽朝合作;而宋朝抓住了全球化的机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全球化的地方......
为什么是公元年?这是目前所知维京人向北美洲航海的最早时间。
当时,一位名叫列夫·埃里克森的水手,带领着一支武装团伙,从格陵兰来到新斯科舍(NovaScotia,属加拿大)。维京人在纽芬兰的聚居地维持了数十年,也与北美本地部落发生了交流。
一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维京人到过墨西哥,因为他们发现在一座古代玛雅神庙的壁画上绘有维京人,可能是被玛雅武士抓获的。
同时,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公元多年前的世界格局:
在那个时期,有巨大影响力的国际性帝国,包括早期的神圣罗马帝国、中期的拜占庭帝国、控制北非与西亚沿海的法蒂玛王朝、雄霸中亚的伽色尼帝国,东方则是北宋帝国和与其对抗的辽国。
公元年的世界,还处于一个漫长的重组阶段,让当时的世界并不存在所谓的第一强国。这样的格局,促进了各国之间经济政治的往来,也为全球化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11世纪上半叶的巴格达,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医生,写了一本面向奴隶贩子的小册子,其中引述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认识,介绍来自不同地域的奴隶的特点:
来到巴格达的奴隶中,来自印度与阿富汗的能够吃苦耐劳,不容易患病;斯堪的纳维亚人和斯拉夫人体格强壮,很少会“过劳死”,可他们的妇女不来月经,难以繁殖;非洲来的奴隶大都狡诈多疑,易于拉肚子;亚美尼亚人则是“白人中的孬种”。
他所描述的中世纪巴格达人口贩卖的图景,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一个年前将全球联结起来的、宏大的贸易网络。
研究过丝绸之路的人可能会知道,有一个沉船事件叫“黑石号沉船事件”。这是一个非洲或者是印度尼西亚的船,在印度尼西亚海岸附近的爪哇海被发现。这艘船携带着载着六万多个中国瓷器,日期是公元、年,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早在公元年,这个已经是大量的产品了。
可见,在公元年丝绸之路有一个真正的变化,因为我们看到人们由陆地转向海上运输。我们能够看到不同地区的维京人,波利尼西亚人,中国人,开始了真正长距离的海上征程。
由史观今,曾经的全球化能够给我们如今的全球化带来怎样的经验和启发呢?
这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他在整本书一直思考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他以北宋为例。
中国在宋朝已经有了1亿的人口,而整个全世界大概只有2.5亿人口。中国宋代是当时地球上最全球化的地方,也是世界经济最繁荣的地区。
但是熟悉历史的人会知道,北宋是个重文抑武的朝代,它一直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在年,北宋和辽国在缔结的盟约,虽然使北宋付出了大量的经济代价,但这一段时间的和平也极大的促进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作者认为:
宋朝的高度繁荣很大程度是因为澶渊之盟确保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
当我们重新回顾全球化历史时,我们要明白对于任何全球化而言,要想真正实现繁荣发展,和平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