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唯一一款以檀香为主的衙香,苏内翰贫衙香,苏内翰即苏轼。苏内翰贫衙香里的“贫”其实是一种意境,所有衙香的方子制作多以沉香为主香,唯有苏内翰贫衙香没有沉香,贫衙香的“贫”字便出自于此。
苏轼对调香最终的追求是“九衙尘里任逍遥”,不拘泥于固有的香方,不受规格标准的约束,此款衙香没有沉香,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种反叛规矩的精神,这款香同时体现了苏轼的风骨。
周家胄在《香乘》卷十四法和众妙香(一)
苏内翰贫衙香(沈)
白檀香四两(砍作薄片,以蜜拌之,净器内炒如乾,旋入蜜,不住手搅,以褐色止,勿令焦。)、乳香五粒(生绢裹之,用好酒一盏同煮,候酒干至五七分取出。)、麝香一字、玄参一钱。
右先将檀香杵粗末,次将麝香细研入檀,又入麸炭细末一两借色,与玄、乳同研和令匀,炼蜜作剂,入磁器实按密封,地埋一月用。
衙香,宋文人喜爱的香方之一,也是宋代文人阶层流行的香方,多以名贵沉香为主香制作,更高端的还会加入蔷薇水,毛滂《蝶恋花》:“初换夹衣围翠被。蔷薇水润衙香腻”。“富香”与“穷香”是依香料价格划分,但对香本身来说没有高低贵贱,万物皆有其自然之香。
其实古人用香,从来无关贫富、贵贱,缕缕轻烟,讲究的只是一份心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总有一炉香,静静的散发芬芳,不为喧嚣尘世所扰,守住初心、不忘闲趣、保持生活的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