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一位57岁的中国籍作家登上领奖台,他就是莫言,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八年成绩终于打破诺奖魔咒,成为年诺贝尔文学奖上的一匹黑马,摘得文学最高荣誉的桂冠,最终实现了国人获得诺奖情结。
然而,莫言获诺奖之后,争议声音不断,有人认为莫言的作品一直存在丑化中国人的形象,以此迎合国外人喜爱。
果真如此吗?
莫言本名管谟业,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莫言11岁的时候,辍学去放牛放羊,为了让羊吃得更饱,莫言中午不回家,只带一块馒头吃,在当年饿得半死的时候,最大的梦想是能赶快吃上一顿饱饭。
在莫言十几岁的时候,莫言的母亲就患了严重的肺病,一家四口人需要轮流照顾生病的母亲,当时莫言就有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常常以为母亲随时会自寻短见,每当莫言劳动归来,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只有听到母亲的回应,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虽然苦难重重,但重重苦难反而历练了莫言坚韧乐观的品质。
是什么让一个放牛娃华丽转身,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作家呢?正是莫言对文学的希望,小时候的莫言非常痴迷读小说和听故事,在高密老家,莫言曾经有过“推磨换书看”的经历,当时的条件是推十圈磨看一页书。
尽管条件是这样的无理,莫言还是一口答应,因为他太想看书了,这也渐渐成为莫言作家梦的开端。
但真正让莫言走上文学之路的还是饥饿,有一次,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回家的邻居,和他讲起作家的事情,从这位邻居的口中,莫言得知,作家都是极其富裕的,根本不需要担心饿肚子的问题,一天可以吃三顿饺子。
莫言好奇地问道:“那我成为作家,是不是也可以一天吃三顿饺子?”
邻居告诉莫言,这当然没问题。
于是,当作家成为莫言内心笃定的事情。
年2月,21岁的莫言有幸参了军,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莫言找到了成长的环境,真正的走上了写作之路。
在部队闲暇的时间,莫言就待在图书馆,在此期间,更是阅读了无数的经典,这为莫言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军五年后,莫言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紧接着又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慢慢的在当地积累了一些名气。年,29岁的莫言自信的拿着自己的小说来到了北京,独自一人闯荡,那时的北京是各界名流集聚之地,改革春风席卷大江南北,但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有很多旧有文学观念,这些严重束缚了中国作家的头脑。
正值年轻气盛的莫言看到了创作的机遇,加上其对文学的敏锐天赋,年,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横空出世,作品一发表,引起了文坛轰动。
年,他的长篇巨著《红高粱》收获于《人民文学》第3期,年,《红高粱》被导演张艺谋相中,又拍成电影,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在亚洲是第一部获得该奖项的电影,正是这部电影成就了张艺谋,而莫言是此部电影的编剧,此后的莫言佳作更是层出不穷。
他在年发表了《食草家族》,年出版了《酒国》,年公开了《丰乳肥臀》,年展现了《檀香刑》。
尽管佳作不断,但莫言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中国籍作家没有在诺贝尔文学奖上获得过奖,这个象征最高荣誉的奖项,中国作家一次次擦肩而过,成为国人的遗憾。
对于莫言而言,想获得诺奖似乎更是遥不可及,当年的热门得奖作家个个实力雄厚,日本的村上春树,至今已经陪跑诺奖11年了,还没有一次获奖。
年10月11日19时,中国作家莫言获得年诺贝尔文学奖。
消息传来,中国人沸腾了,许多人高兴得哭了,既是意料之外,似乎又是情理之中,诺奖对于莫言个人而言,意味着他登上了文学的又一座巨峰,对于中国的作家而言,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而对祖国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它证明中国在综合国力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真正使莫言获奖的,也是他自身从小到大对生活文学的坚持和热爱。
什么事情都有双重性,诺奖之后,莫言的采访应酬铺天而来,年的时候,他甚至说自己不是一个读书人,因为应酬太多,几乎没有时间写作,哪有新作品呢,以至于被人质疑陷入诺奖魔咒。
各种质疑的声音席卷而来,面对质疑的声音,莫言倒是显得很乐观,实际上莫言也在继续努力,只不过他的付出我们常人根本看不到罢了。
像莫言这样的作家,中国也有很多,路遥更是典型的代表,长达六年,最终写下百万字巨著《平凡的世界》,离世时年仅39岁。
然而莫言得诺奖之后,争议声音不断,不仅仅有对他作品的不满,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莫言的作品一直存在丑化中国人的行为,以此来博得西方人的喜欢。
就是因为这一说法,很多人开始骂莫言是叛徒,但真正读懂莫言作品的读者,知道他的作品犀利,触及延伸到中国大地的乡土深处,有人说,莫言的作品就像一把锋利的剑,在一群歌功颂德的作品当中,他的确是个异类,这把剑划破了表面装饰的繁荣,揭露出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有些人宁愿永远活在假想的美好当中,也不愿意面对残酷的现实,现实就是社会远没有那么完美,我们仍需要进步,我们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善,而这些总需要有人提出,莫言就是那个敢于提出问题的人。
莫言心中一直把鲁迅当作自己的偶像,而从他的写作风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有鲁迅的影子,它所揭露的不仅仅是人性的阴暗面,更深层次的则是对人文的关怀,他的批判也不是因为不满于中国的现状,而只是想让社会变得更好。
敢为苍生说实话,不为君王唱赞歌。
这就是莫言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