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香药原是奢侈品,为何到明代时,却步入了平
TUhjnbcbe - 2024/10/19 17:19:00

中国古代的香料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香料的用途也在不断增加,不仅可以去臭,而且还可以加入食物当中调味。明朝香料的世俗化促进了用途范围的进一步扩展。那么明朝香料为何会世俗化?

一、为什么明朝香料会世俗化?

1、明朝初期实行海禁,百姓香料自给自足

《香乘》所载:“晋武时,外国亦贡异香,始炀帝,除夜火山烧沉香,甲香不计数,海南诸香皆至矣。唐明皇君臣多有用沉檀、脑麝亭阁,何多也。后周显德间,昆明国又献蔷薇水矣。

早期的香料并不是中国自产的,而是外域进贡的,是稀罕物品,平民百姓一般都是看不见用不了的。一直到明朝之前都是如此。

之后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外域的香料是进不来的,一般都是通过朝贡贸易的形式进贡到中国本土。上层有权势的统治阶级或许可以凭借着朝廷的恩赏来获取香料,但是对于一些有一定财产的地主阶级,获取香料是很困难的,尤其是较为稀有珍贵的香料。

这个时候有些人发现了商机,开始在一些气候适宜的地方种植香料。“天台山出一种草,名土常山,苖叶极甘,人用为饮,香甘味如蜜,又名蜜香,草性亦凉,饮之益人”,香料一般都是比较害怕寒冷,喜温暖潮湿的地方,所以南方产香料的种类要比北方多。

久而久之,中国人民对于种植香料越来越得心应手。加上明朝的运输条件好(商帮团体多,每个商帮都有属于自己的贸易方式,运输方式多种多样),商帮团体在不断扩大,香料的供应成本越来越低,香料的售卖价格逐渐减低,成为普通百姓都是可以承担的价格。

“禁民间用番香、番货”,最后统治者也不允许外域的香料进入中国,直接用中国自产自销的香料,可见种植香料技术的成熟。而且当时的商人为了能够扩大香料的市场,都对香料进行集中化管理,进而分类,哪些香料能够储藏较长时间,哪些香料容易受潮都有着详细的记录,拓展了香料的产业链。

所以明初实行的海禁政策,从侧面角度上来说,倒逼了中国香料的发展,切断了外来供应,使得民间的一些富豪不得不自己想办法来制造香料,使得香料可以在初期实现世俗化。

2、香料可以治病,扩大了需求

有了充足的香料供应只是香料世俗化的必要条件,还有充分条件,就是百姓的日常需求。如果没有需求,香料还是不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东西。明朝时期,由于气候异常,小冰期到来,使得瘟疫频发。

“永乐六年正月,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治好瘟疫的主要就是一些温热的药材,但是受到气候影响,相关的药材种植也受到了影响。所以人们把眼光投入到香料身上。

当时人们意外发现,外域的一些香料,比如沉香,对于瘟疫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此等需求的推动之下,加上海禁政策,很多人们开始种植香料,不管是自己售卖还是自己用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另外,越来越多温热的香料被发现,逐渐成为温热药材的一种替代品,比如檀香、没药、胡椒都是典型的温热香料。为了防止疫病,很多百姓都购买此等香料,加入到一些日常吃食当中,用来保持健康。

据《明史》记载:“有内府供用库,掌印太监一员,总理、管理、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掌宫内及山陵等处内官食米及御用黄蜡、白蜡、沉香等香。”明朝宫廷内部也设立了相关的香药管理部门,可见当时对于香料的重视。

香料市场因为瘟疫的影响而被意外打开,并且连接全社会,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宫廷内部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有专门从事种植香药的农户,有专门售卖香料的商人,香药的流动形成了有效的良性循环。香料的世俗化也就正常了。

3、朝贡贸易发达,外邦进贡多

明朝时期的朝贡贸易体系发达,郑和下西洋到达了三十多个国家,最远的可以到达红海沿岸,让三十多个国家知道了中国的国力和影响力,扩大了中国朝贡贸易的范围。尤其是南洋的一些小国家,盛产香料并且愿意服从中国的朝贡贸易体系,认中国为宗主国。

故此,每年很多南洋国家通过朝贡贸易形势向中国进贡了大量的香料(这里的南洋国家大多都是东南亚小国)。在海禁政策并没有彻底实施之前,也是通国海上贸易的形式与中国通商。

“洪武二年(),遣使朝贡,其物有金银器皿、熏衣香、降真香、沉香、速香、木香、黑线香、白绢、犀角、象牙……”这些供应宫廷内部肯定是没有办法全部消耗的,所以除了一些宫廷需求以外。

在财政状况紧张的时候,还可以用这些香料兑换一定的俸禄,当时这些朝贡的香料都是较为稀有的,所以一点香料就可以兑换很多俸禄,朝廷也乐意。

但是全社会的香料需求还是不能够满足,因为朝廷一般的赏赐香料是针对在朝为官的,如果是没有在朝为官或者就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得不到香料。

另外,这种办法也并不是一种长久之计,毕竟官员的俸禄始终靠香料补偿也不是办法,朝贡贸易中的香料也并没有供应如此大。所以这种形式的缓解香料需求是暂时的,长久使用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还是要自产自足。

就算有如此多的供应,需求价值也会下降。所以明朝朝贡贸易中多出来的香料仅仅就是满足上层社会的需求,并不能满足下层社会的。所以香料的自给自足以及技术成熟还是很重要的。

二、明朝香料世俗化究竟有什么影响?

1、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味

明朝香料的世俗化主要是满足下层百姓的需求的。之前由于供应不足,长期以来下层社会并不能实现真正的香料供应。现在,百姓可以正常使用香料,用香料驱虫除臭,在食谱当中加香料来预防疾病等。

“浮山有草焉,名曰熏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己疠。”“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醯,兽用梅”。很明显,香料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不仅如此,在医学领域,香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对抗瘟疫的有效性,香药被人们开发出多种医用价值,比如一些药酒就是直接香药制成。所以香药不仅仅是口服,还可以当外敷药使用。

这时期的很多艺术也对香药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床后茶叶箱里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地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沉香、胡椒也习惯性藏于茶叶箱中。”

在一些明代的小说中也可以看见香料的影子,香料不仅可以用来吃、用、还可以用来“喝”,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茶叶的功能。香料的用途如此广,也难怪在明朝可以形成世俗化的现象。

2、促进贸易发展

中国本土的香料可以种植并且形成一系列的产业链,就可以和一些南洋国家争夺海外市场,在很多的中亚国家以及日韩不适合种植香料,主要是气候条件不允许。、

在香料世俗化之前,都是由一些南洋国家或者印度霸占市场,随着海禁政策的解除以及本土香料的发展,中国也在这些市场中占据有一定的竞争力。

从商帮来说,扩展了商帮的销售渠道。以往的很多商帮都是在内陆贸易,很少在海上贸易。随着国内香料世俗化,需求越来越饱和,很多商帮为了拓宽市场,会将眼光定准海外市场,促进了本国商业的繁荣,稳定商帮的实力,不至于被自然经济给迅速消融。

从明朝政府来说,贸易的发展所带来的税收是高于普通自然经济的,明朝中后期的财政出现了大问题,主要是因为宦官的担任,急需要贸易上获得额税收。

不仅商品本身需要交一层税收,出去进行海上贸易也是需要税收,双层的税收有利于维护明朝财政的稳定。从整体上来看,明朝香料的出口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和统治长久发展的。

三、总结

明朝香料的世俗化是必然的结果,在宋代就有各种香料广泛使用的例子,但是仅仅限于上层社会,所以香料的用途并没有广泛普及。明初的海禁政策,却是在某种程度上为国内的香料发展争取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不至于和南洋国家的香料贩子竞争。

参考文献:

《明史》

《中国古代史》

《浅析明代香料世俗化的表现及原因》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药原是奢侈品,为何到明代时,却步入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