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官员不会怕媒体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每年的全国“两会”报道都是一场新闻大战,但媒体争夺的采访对象,往往不止是普通的代表、委员,而是那些有官员背景的代表、委员,或者是列席的官员。通过梳理这两年上会近距离接触官员代表委员的感受,我总结发现了一个“规律”:善待媒体的官员,往往都是自信的官员。手记每年的全国“两会”报道都是一场新闻大战,但媒体争夺的采访对象,往往不止是普通的代表、委员,而是那些有官员背景的代表、委员,或者是列席的官员。通过梳理这两年上会近距离接触官员代表委员的感受,我总结发现了一个“规律”:善待媒体的官员,往往都是自信的官员。上海团的开放日这几年都会吸引来数量众多的,无疑,们最大的目标是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上海市长韩正,他们展现出来的形象是,不怕敏感问题,以微笑面对。去年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是上海社保案,面对媒体提问,俞正声既不回避也不“打太极”,直言陈良宇未判、社保案就未结束;而磁悬浮项目和迪斯尼项目,同样是上海市的敏感问题,连续两年韩正都遭遇了这个问题,对迪斯尼,韩正笑言“正在恋爱中,还未领证,而领证也没有时间表”。今年全国人代会,们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了,这位曾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部长,此前给人的印象是“黑脸”,但对媒体最有耐心的部长也许就是他了。尽管的问题五花八门,但这位部长均能应答自如,从工业到通信业再到烟草,如数家珍,当大会期间发布会结束后,李毅中部长的一个细节更是感动了不少,面对围堵他的和保护他的工作人员,他选择了回答提问,甚至在工作人员要多次拉他离开后,他反而对工作人员显示了不耐烦。卫生部长陈竺的开放是出了名的,每回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遇到们,只要有人提问,他都会停下脚步认真回答问题,尽管面对医疗卫生这个专业领域很多的提问“太不专业”。这位有问必答的部长是会议开到最后最轻松的部长,因为他的开放,们储备的问题已“弹尽粮绝”,遇到他只能礼节性地打招呼。不过像李毅中、陈竺这样自信地面对媒体的部长还不是很多,以前大会堂北大厅是“硝烟弥漫”的战场,部长们被团团围住,不回答问题很难脱身,这两年北大厅改成在线外采访,肯说话的部长们明显没有以往多了,而面对们的抱怨,工作人员只好“围追堵截”部长,不过相对以往的“人海战术”,效果的确不那么明显了。13日是人代会的闭幕会,工作人员的管理有所放松,一些们又开始越线追部长了,身后一位外国同行用不流利的汉语和我说,“国外的们是不会这么堵部长的,因为平时他们的工作就很透明。”她哪里知道,对大多数的中国来说,平时一般难有机会接近他们,更别说采访了。□杨华云(作者系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