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是莫言的《檀香刑》。本书在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年出生于山东高密,年参军离开故乡,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
年因作品“将迷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以及当代社会现实相融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这项大奖的中国作家。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年左右,大清朝已经名存实亡,人民惨遭压迫。德国人强行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引起了老百姓的反抗。
作为代表的孙丙因为妻儿被德国人杀害,奋起反抗,遭到德国人的打压,最后实行最惨无人道的刑法——檀香刑!
檀香刑:把一根檀香木削成如宝剑大小的形状,比宝剑更长更宽。
制成后,放入滚烫的香油里面煮,煮制的时候还要加入面团,生牛肉,让檀香木沾上谷物和肉食的气息。
煮制五日后,檀香木会变得非常的柔韧,非常的顺滑,因为香油都沁入木棍内,那么这个残酷的刑具就制作好。
对受刑人施法时,首先让受刑人趴在案台上,然后施刑者一手持檀香木,一手持大木锤,将檀香木由犯人谷道处打进,贯穿全身,由口而出。
而整个过程里,由于檀香木有很好的柔韧性和表面的油脂光滑性,再加上施刑人的技巧,很好地避开了犯人的重要组织器官,受刑的犯人不会立即毙命。
为了让受刑者延长被折磨的时间,还要不时地给犯人灌参汤。其目的就是欣赏这残暴的虐待!
作者用这种时而真实,时而魔幻的叙述,写出了大清朝的黑暗腐败,写出了看客丑陋的审美,写出人性的两面!
1.封建制度下的大清朝,残酷、专治、陈规陋习。
大清朝是一个重视祖宗先例胜过重视法律的朝代,无论是什么样子的陈规陋习,只要是有过先例的,都不能废除,不但不能废除,还要变本加厉。
末代的清朝,已经危在旦夕死,人民惨遭迫害,列强侵略国土。
钱雄飞因为不满袁世凯勾结列强,卖友求荣。因为想要挽救落魄的国家,却被送上刑场,硬生生割去了刀。
因为反抗袁世凯,戊戌六君子被送上断头台。
多少的英雄人才,因为封建王朝,只能做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
2.乱世中,人人都变成了虚伪的看客。
刽子手向监刑官员和看刑的群众展示从犯人身上旁制下来的东西,这个规矩产生的法律和心理的基础是:
一:显示法律的严酷无情和刽子手执行法律的一丝不苟。
二:让观刑的群众要到心灵的震撼,从而收束恶念,不去犯罪,这是历朝历代公开执刑并载励人们前来观看的原因。
三: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无论多么精彩的戏,也比不上凌迟活人精彩,这也是京城大狱里的高级刽子手根本瞧不起那些在宫廷里受宠的戏子们的根本原因。
酷刑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满足那个看客的丑陋的审美!
这本书中把看客的虚伪写得淋漓尽致。刽子手杀人,围观的人只是来看热闹,百姓也好,封建官僚也罢,皇家朝臣也罢。哪个不是来看这精彩的杀人戏码?
孙丙因为杀害德国人被施行最残酷的刑法,可孙丙没有错。他为了老百姓,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国土的安危。
钱丁都知道孙丙是个血气男儿,可为了自己的官帽,为了自己的生命。依然选择当一个冰冷的看客。
国家危亡之际,有的人选择不畏生命,不畏官权,有的人选择迎合世道,保全自己。
.人都有两面性
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
面对着被刀离割着的美人身体,前来观刑的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节妇淑女,都被邪恶的趣味激动着。
刽子手赵甲:残暴恶毒,杀人无数。但却奴性十足。他对自己的职业有高度的责任感,他不顾亲情,是非不分,有着迂腐不朽的思想。但他也不过是在黑暗社会下卑微的乞讨生活者罢了!
知县钱丁:狡猾阴险,自私自利。但他确实个合格的封建官僚,他关爱自己的子民,对大清朝有着清醒的认识。因为皇权制度下他变得胆小懦弱,没有道义之分。
刑犯孙丙:血气方刚,不畏惧权势和生命,是猫腔的代表。但却有胆无谋,头脑简单,思想老旧,让很多百姓失去了生命!因为封建社会残酷的统治,让他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妖艳媚娘:娇媚风骚、容貌如花,确是一个十足的享乐主义。即使在封建社会下,即使被别人指点,也要和自己心爱之人一起寻欢。但他确是个深情之人,为了自己爱的人,放弃了本该美好的生活。
刑法是统治者震慑人民的有力工具,但悲哀的是它抵抗不了强大的侵略者。
我希望我每个人都能成为施刑者,我们拿起的不是屠刀,是道义,我们落下的不是人头,是胸怀!
2.乱世中,人人都变成了虚伪的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