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是当代作家莫言的一本长篇小说,小说首发于年3月,一经发表就引起文学界的热议。
《檀香刑》以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东北高密乡的人们对孙眉娘的评价是:“这闺女,如果不是两只大脚,会被皇帝选作贵妃!”
孙眉娘是父亲孙丙,孙丙极其擅长唱猫儿戏,孙丙最大的心愿就是将猫腔发扬光大。
猫腔是流传在山东高密一带的地方小戏。这个小戏唱腔悲凉,尤其是旦角的唱腔,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高密东北乡无论的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哼唱猫腔啊,那婉转的旋律,几乎可以说是通过遗传而不是学习让一辈辈的高密东北乡人掌握的。
孙眉娘就是孙丙唯一的女儿,她早年丧母,自小和父亲在戏班摸爬滚打,十六岁年的孙眉娘像一个假小子,她随着父亲走南闯北,自然而然也没有受到当时封建礼教所迫害,她并没有“缠足”,而是有一双大脚。
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双大脚,即使颜色俏丽的孙眉娘也只能嫁给一个半傻赵小甲。
一个对刑法痴迷研究的刽子手
孙眉娘的公公是一个刽子手,他是袁世凯的座上宾,他曾受过慈禧太后和皇帝的嘉奖,更重要的,“他是京城刑部大堂里的首席刽子手,是大清朝的第一快刀,砍人头的高手,是精通历代酷刑,并且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专家。
他痴迷于刑法,他甚至把犯人受刑当作艺术品,他在对犯人实施刑法的时候,不蛋理智,冷静,甚至,是不紧不慢。
他认为刑罚就是“刽子手和犯人联袂演出”,犯人“适度地、节奏分明的哀号,既能刺激看客的虚伪的同情心,又能满足看客邪恶的审美心”,因为“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
孙眉娘公公赵甲凌迟钱雄飞就是他此生最佳的杰作,赵甲曾经说过:“我不是我,我是皇上皇太后的代表,我是大清朝的法律之手!”
他一刀一刀那样的准群无误,那样的干净利落,整整五百刀,赵甲完成了他自认为神圣的杰作。
最后的绝唱,檀香刑
德国强祖胶州湾逼迫清政府答应他们修建一条从济南通往青岛的胶济铁路,但是修建这条铁路涉及到沿线百姓恶迁坟移墓问题,这被当地百姓认为是破坏风水的行为,不仅如此上面的赔偿金实在太少了,这引起诸多百姓的不满,而德国工程师调戏孙丙媳妇,这让孙丙如火中烧,打死了其中一名德国工程师。
因此孙丙的媳妇儿子和27名百姓丧生在这场德国人的刀抢下,为了平息德国人的怒气,上面下令,抓住孙丙,处以檀香刑。
檀香刑:是将上好的檀木削成剑的形状,再将其在香油中沁煮一天一夜,使檀木沉而不重,香而不嗜血,刑具制成以后,将刑具在受刑人屁股间直插入喉管凸出,这时受刑人五脏皆破,痛不欲生,而此时如用参汤吊命,还可苟活数日。
赵甲是兴奋的,他要把檀香刑变成自己最完美的艺术品,而德国人更提出了一个残酷的要求,就是要让孙丙受刑后活过五日,看到铁路开通大典。
孙丙受刑是惨烈的,百姓为之动容,而唱猫腔的戏子,竟不约而同器具刑场的唱起猫腔,幽怨的曲调,闻者流泪,民众悲愤而起,然而这只能让在场的戏子都惨遭毒手。
第三日的凌晨奄奄一息的孙丙身上布满了飞蝇的虫卵,孙眉娘看着父亲腐烂化脓的身躯,只能尽力把飞蝇的虫卵摘掉,即使这只是徒劳的……
故事的结局,知县钱丁终于决定要提前结束孙丙的痛苦,钱丁拿刀刺向孙丙,然而吃傻赵小甲却挡住了这一刀,刽子手赵甲看见自己唯一的儿子死在自己面前,疯狂的扑向钱丁,准备给儿子报仇,然而,孙眉娘在此时却在背后杀死了疯狂的公公,钱丁终于结束了孙丙的痛苦,而孙丙在临死前却说了一句"戏……演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