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碗
换碗
文/齐大春
一
“塑料底凉鞋换碗啦!”一个小老侉(繁峙人管河南河北等外省人都叫老侉,不含贬意)吆喝的声音打破了乡村夏天宁静的中午。吆喝声还没有停止,许多大嫂大妈们已从窗台下门背后寻见了男人们穿破的旧塑料底松紧口鞋,娃娃们小的不能穿或蹴(cu)烂的凉鞋,抱着提着来到了小老侉设在大柳树荫凉处的小摊前。不一会儿大人娃娃就围了一圪蛋,既有真心换碗的,也有看红火的。
换碗小老侉的摊摊也非常简单,就是一辆洋车(自行车),后面用一根尺把半长的横木带两个大竹篓。篓子里放着一摞摞精致的磁碗和磁盘。
大嫂大妈们一边拿起盘碗细瞅端,一边和小老侉搞着价。在妇女们加一两、小老侉减一两中的讨价还价中说好了塑料底换碗的斤两数。
二
盘碗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上面印的图案有花草,有鱼鸟,有楼台亭阁,更有戏剧故事和各种人物。
平时以手巧出名的王二嫂拿起一个花碗,看着上面的一幅画陷入沉思,别人的说笑声,她都听不到了,完全进入了图画的世界。
那个磁碗的底色洁白如雪,细腻如玉。碗边上是一幅美人古画:一个花园凉亭内飘落着几片黄叶,看样子是暮秋时节。凉亭的一角放着一个如鼓状的红木凳子,四条凳腿镂空雕花,红色的凳面光滑如镜,上面隐隐约约映出了凉亭旁边的树木。凳面上放着一个古色古香的乌木小鼎,鼎里并排插着三柱点燃的檀香。三缕淡淡的青烟飘出亭外,看画的人们好象能闻到檀香的清香。
凉亭内凳子前站着一位美女,内穿绿衣紫裙,外披红斗篷,颈项处被斗篷上的两根飘带系成的蝴蝶结遮住了大部,只露出极少部分雪白的肌肤。乌黑的青丝挽了个百花髻,髻上斜插着一枚玉骨凤钗,凤嘴里衔着的那串珍珠好象微微颤动。
只见她双眉微蹙,眼含幽怨,顺着青烟的飘处看向朦胧的远方。看美女的衣着打扮非富即贵,可她有什么不如意之处呢?难道是心中寂寞在悲秋?难道是双亲有恙在焚香祈祷?难道是对心上人那种相思缄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究竟为什么?美女心中的秘密谁知晓?
王二嫂看着画中的图,也不由得皱起眉头,脸现忧愁。直到她的好朋友把她叫醒,王二嫂把一摞塑料鞋给了小老侉,把那个碗用双手捧着抱回了家。别人笑她秋楞(呆子),说那些塑料底还能多换个盘,可她只拿一个碗太亏了!
三
换碗的人越来越多,小老侉更忙得不可开交。凉鞋简单,过秤就完。松紧口鞋麻烦,得先把布鞋帮撕下来才行。幸亏小老侉经常做这个练出了一手硬功夫。只见他左手抓住鞋,右手拿一把锋利的裁纸刀,把刀尖从塑料底和鞋帮的连接处插进去,然后左手用力捏死鞋,右手把小刀从前往后一划,一个口子就豁开了。放下小刀拿起钳子,用钳子捏住开口处的鞋帮,用一只脚踩住,拿钳的手一用劲,“哧啦”一声鞋帮鞋底分家。功夫硬但挡不住鞋多,又是称分量又是撕鞋帮忙得他是团团转。
他越忙,越有人和他搭话。有一个穿着长褂的胖大婶很早就过来了,别人穿半袖衫背心还热的不行,也不知道她热不热?她手里拿了一只小凉鞋,说是要换一个鱼形磁盘,小老侉说:“大婶,不够,你再回家寻几只。”胖大婶既没回家寻也没再问他换盘的事,只是一会儿夸夸盘碗烧的好,一会儿夸奖夸奖小老侉是个好后生,一会儿又说要给小老侉说个媳妇。把个小老侉弄得鼻洼脸颊尽是汗,擦也擦不叠(不叠,繁峙方言,不完之意,但不完表达不出不叠的内涵)。不知道是热的?累的?还是被胖大婶说的羞的?
换鞋的人往前挤,胖大婶往后退。趁别人都在挑盘碗看斤秤时,不知她往长袿底下塞了个啥,左手捂着肚,右手拿着那只小凉鞋说是要上茅房迈开大步回了家。
四
人渐渐少了,两篓篓盘碗也变成两篓篓一口袋塑料鞋底了。撕了一地的鞋帮也被一个老大娘拾尽装了口袋里,说是拿回去等到冬天煨炕。小老侉拿了一个豁口大磁碗给大娘。大娘开始不好意思要,说:“俺娃尔转(尔转,繁峙方言,丢下放下之意)等着换塑料底哇。”“有了豁口啦,没人要,您拿上哇。”听小老侉这样说大娘才高兴地把碗小心地拿住。临走时对小老侉说:“俺娃是个老实人!不象那些大老侉尽尖比蛋(繁峙方言狡猾的意思),就会日晎人,俺娃一定会发大财娶个好媳妇。”
小老侉骑上洋车,带着鞋底走了,柳树下只留下几缕布丝丝。村子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娃娃们那学小老侉的吆喝声:“塑料底凉鞋底换碗(我)来!”……
文字编辑:杨荣图文编辑:侯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