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描写了梁山好汉的故事,不经意间也展现了世间百态,刻画了形形色色的无良症者——患无良症的人群被称为反社会人格者,即使做了坏事被抓到,他们也只是受到表面的惩罚,但其内心丝毫感觉不到伤害别人而所受的煎熬。从这个角度去看,就会理解西门庆一类人的行为,就要明白在他们面前怎么保护自己。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朴素的话说出了深刻的道理,每个人的性情、品格都不一样,有朴实善良的,也有狡诈阴险的,就像光明总是与黑暗共存,历来如此。毫无疑问,西门庆属于后者,他的低劣无可辩解,也不需要辩解。良善之人或许会想:世上怎么会有这等奸恶之徒,上天何其不公,常常会感到委屈,但没有必要有这种想法。
换一个角度去分析西门庆的心理,就能找到合理的解释,豁然开朗,原来他是这样的恶人。
1、无良症者的心态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观点:垃圾人,
垃圾人定律,衍生于大卫·波莱所著《垃圾车法则》,形容本身存在很多负面垃圾缠身,需要找个地方倾倒垃圾的人。世界上存在很多负面情绪缠身的人,他们需要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被人刚好碰上了,垃圾就往人身上丢。
相比垃圾人,无良症者有过之而无不及,把这个观念套用在《水浒传》上,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不是好人太老实,而是坏人太垃圾。其中典型的就是西门大官人。
受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古至今,大部分国人信奉的都是忍让退缩的道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总想着息事宁人,更不会去招惹别人,简单的智慧隐含着朴素的真理。
然而,少数人的想法完全相反,在他们心里唯有一种观点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而没有一丝伦理道德存在。所以西门庆在阳谷县作威作福,毫无内疚的去勾搭潘金莲、毒杀武大郎,丝毫也不在意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也根本想不到。
除了西门庆,还可以看到欺男霸女的郑屠,花花太岁高衙内,破落户泼皮牛二,做牙婆的王婆,清风寨刘高的老婆,黄蜂刺黄文炳,贪财害命的毛太公,无所不为的殷天赐;除此之外,在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中,也有残暴滥杀的李逵,狡诈阴险的宋江,十字坡卖人肉馒头的母夜叉孙二娘,浔阳江稳善私商的张横,揭阳岭也卖人肉馒头的催命判官李立。
他们只知道我想要得到什么,人也要,钱也要,命也要,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损失和伤害。在常人看来是亏心事,会感到愧疚,他们做得理直气壮,正大光明,称他们为人渣毫不为过。
正因为他们为所欲为的缘故,使得无辜的人遭受了无妄之灾,家破人亡。
无良症者没有统一的标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理亏,可以做到问心无愧。在他们的心目里,从来不会纠结行为的正当性,理所当然的随心所欲。面对这样的心态,就没有办法和他们讲道理。
2、老实人的抱屈
武大郎若是能够事后反思,会感到抱屈,我太难了。武大郎会想,我长得丑个头矮,人送外号三寸丁谷树皮,对成家本来不抱希望,天降好事娶了个美娇娘,在老婆面前赔小心,在外人面前装孙子,我招谁惹谁了,西门庆你要来害我性命!
西门庆会想,没有仇没有怨,我不过看上你的妻子,别人都不说什么;不过就是毒死你,别人也不敢说什么。
武大郎很难理解西门庆的想法,其他无辜被害的良民百姓也想不通。
因利乘便,因果报应的说法得以盛行,然而,无端遭遇祸事,家破人亡,想不通;平白被人冤枉,想不通;莫名其妙变成人肉馒头,更想不通。更让人为之心寒的,是张青也觉得可惜的头陀,可怜响当当一条好汉,遭了狠毒妇人的毒手,英雄一世,名字也没有留下来。
张青道:只可惜了一个头陀,长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来麻坏了,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戒尺,一领皂直裰,一张度牒在此。别的都不打紧,有两件物最难得:一件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一件是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想这头陀也自杀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里啸响。小人只恨道不曾救得这个人,心里常常怀念他。
作为老实人,本分度日,很少会产生害人的念头,以为大家都是良善之人,绝想不到有人心比蛇蝎。
真遇上了,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是好,往往想到的第一个念头,都是感到委屈,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可是,碰到无良症者,抱屈没有任何用处。
即使遇到了西门庆,也不要感到委屈,不用去苦苦思索招你惹你了,要来害我,没有用处,也不是解决方案,唯一的方法就是远离,虽然在《水浒传》里,逃也无处可逃。
3、远离无良症者
无良症者,一般人没有能力对付。例如遇到孙二娘,没有武松的手段,则很难逃过变成馒头的下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武松的本领,特别对于本分人来说,更不可能。
不要纠结什么仇什么怨,讲不通道理,思想上没有共通之处,也没有可能互相理解,就避免生活中的交集。
所以,最好的方法,对付不了恶人,就远离,惹不起躲得起。且看他逍遥,看他嚣张到几时,恶人自有恶人磨。
在这个时候,就可以体现出俗语中隐含的智慧,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上垃圾人,与之争吵毫无意义,激怒对方,或许还会受到意想不到的人身伤害;而碰到无良症者,就如同踏入遍布陷阱的险地,迟疑久了,陷入更深,导致的伤害更大,早点脱身离去才是上策。
4、结语
有名家提出观点,《水浒传》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庙堂及民间伦理的悉数丧失。
《水浒传》当中还有大量的吃人的情节,把人肢解了,做人肉包子,吃人心肝,这是嗜血成性的表现,但是也没人从伦理上来质疑。在《水浒传》的场域当中,这种杀人放火,包括杀儿童都没有问题。当代的读者读莫言的《檀香刑》感觉到过分,假如让他读《水浒传》就不觉得过分,可见文学的伦理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对《水浒传》的分析没错,可以从来都存在西门庆一类的无良症者。
世上不可思议的事情太多,千奇百怪,难免遇上不可理喻之人,相比垃圾人,更可怕的是遇到无良症者,某种程度上,就像醉驾,你觉得难以理解,他觉得理所当然,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更不管他人的死活,毫不内疚,不仅仅是过分。
了解人的阴暗,不是为了悲观的消沉,而是对现实有清楚的意识,有淳朴善良的,也有丧尽天良的,远离危险,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完〉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