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最早出现是在东汉,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
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顾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
小叶紫檀如意摆件握君执友谈炳而汉代以后,时至魏晋,由于文人喜欢炼丹服药,因此经常会出汗身痒。
于是那时的文人便养成了,手持如意边瘙痒边讲玄学的习惯,加之那时宽衣大袍。
魏晋人又天生潇洒,因而手持如意,便带了一种非常的美感。
小叶紫檀(檀香紫檀)如意握君于是后来到了唐朝,如意的手型开始变为象征吉祥。
灵芝纹,卷云纹,心形纹,并开始用金玉制作,
不仅成了艺术品,更将魏晋风雅很好的传承了下来。
小叶紫檀(檀香紫檀)如意如意自唐宋以前大体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
到了清代的时候,如意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功能也达到空前的高贵。
小叶紫檀(檀香紫檀)如意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
现今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可欣赏到清代皇家的如意。
小叶紫檀(檀香紫檀)如意摆件在民间寻常百姓家,大型如意为厅堂的一种陈设,小型如意成馈赠之物
以示吉祥的祝愿。
小叶紫檀(檀香紫檀)一木挖出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