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艺术无国界”,这句话再一次在莫言与张艺谋的合作中得到了验证。年,他们相遇在一块“萎靡不振”的高粱地上,眼前的景象几乎让他们绝望。然而,张艺谋并没有放弃,反而提出了改变命运的办法。他为了还原《红高粱》的场景,在莫言老家种下了一大片高粱,可这高粱的长势却不尽人意。正当他们陷入困惑的时候,一场及时的雨水降临了,顷刻之间,高粱地焕发生机。这一幕仿佛被天意所垂青,让两位艺术家的努力得以回报。
这次的合作不仅让他们成功拍摄了《红高粱》,也为他们铺就了更广阔的道路。电影的票房大卖,不仅让莫言拿到了丰厚的版权费和编剧酬劳,也使得张艺谋获得了国际大奖的青睐。莫言的作品也从此开始不断丰富,从《春夜雨霏霏》到《檀香刑》,再到后来备受期待的《生死疲劳》。这本小说中,一个冤死的地主通过六次转世投胎的方式,亲眼目睹了一个农民的世世代代的辛苦和痛苦。莫言以他特有的魔幻现实主义笔法,用动物的身份观察和揭示人类生命中的矛盾和悲剧。
《生死疲劳》的创作过程同样不平坦。莫言说,虽然他只用了43天完成了这部作品,但却在心中酝酿了43年。这样的创作速度和深度令人钦佩。这本小说的推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生死疲劳》成为了莫言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然而,随着成功的到来,莫言也深陷外界的质疑和批判之中。有人认为他迎合西方口味和规则,背离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但这样的质疑并不能否认莫言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还原。《蛙》和《檀香刑》等作品证明了他对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