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高情商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过得好。
高情商的人,都有这3种处世智慧,更能过好这一生。
01
懂得凡事有度。
莫言在《檀香刑》中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追求太多,欲望太重,反倒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凡事只有持之有度,才会恰到好处。
凡事过犹不及。若太过追求完美,反而会得不偿失。
我们总想着,不论生活还是事业,通过努力,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且,好了还想更好。
凡事追求完美,甚至极致,超过一定限度,我们的学识、精力、能力只能疲于应付,最终我们自己都有可能会被拖垮。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
人生有度,过度成灾。
王梓恒曾经说过:
“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这三件事已经清晰划分了我们自己的界限。
第一件事:自己的事,不要依附他人;
第二件事:别人的事,不要强加干涉;
第三件事:老天的事,好好配合。
很多时候,人们都无法理清各自的边界,自己的事情任由别人干涉,别人的事自己硬要插上一脚。不了解对方的处境,很难理解对方的态度,这样“关心”过度,反而更让人反感。
为人处世,分寸感尤为重要。
生活中,有的人没深没浅,读不懂不卑不亢,也悟不透恰如其分。
总把口无遮拦当成性格直率,说话从不分场合、毫无轻重,惹人难堪。
殊不知,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言谈,终会给自己埋下祸根。
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遭人厌烦,令人唾弃。
《增广贤文》有云:
“话到嘴边留半句,事到临头让三分;饱经世故少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
与人交谈,话题再好,也忌讳喋喋不休,发言过长,只会消减聊天的趣味。
言行举止失了分寸,只会暴露自身的粗俗浅薄与狂妄无礼。
高情商的人,言行有度。
曾看过国画大师*君璧生前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衣着华丽妇人兴致勃勃地找*君璧鉴画。作品是千里迢迢从国外带回来的宝贝,她声称每幅画都是价值连城的传世之作。
*君璧了然,请妇人打开画作。
结果,第一幅画才打开,*君璧就皱起了眉头,很明显画是假的。
接着,第二幅展开,还是假的……
第三幅展开,*君璧看了许久,才意味深长地说:“这位画家的作品,说实话我不是很懂,但看得出来笔法相当老练。”
第四幅才展开四分之一,*君璧便拍手叫好:“不错,非常不错,很有价值。”
妇人听了,脸上露出失望之色,但听*君璧没有完全否定画作,心里便多了几分愉悦。
待妇人离开,*君璧摇头叹息:
“可惜,花了不少冤枉钱。”
身旁的朋友很疑惑,*君璧为何不当面指出呢?
*君璧直言:
“她对自己的眼光很自信,又花了那么多钱,我怎能说画是假的?以后找机会再提醒她吧。
钱对她来说是小事,伤了她的面子,可就不好了。再让她当众出糗,下不来台,会伤感情的。”
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什么对象,该说什么样的话,最暴露一个人的情商和修养。
人情如尺,须有刻度。
与人交往,关系再好也要守住一条边界。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就是不多管闲事,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该管的别瞎管。
凡事不过度,才能过好这一生。
02
懂得装糊涂。
有句话说:没有人是傻瓜,只是有时候,我们选择装傻,来感受那种叫作幸福的东西。
所谓情商高,不过是心里揣着明白装糊涂,知其长而守其短,知其白而守其黑。
世上有些事情必须是非确凿,泾渭分明,而有些事情却不必过分较真,甚至还需装点糊涂。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只有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装傻,才能避免很多麻烦。
揣着明白装糊涂,才是最精明的处世之道。看过一句话:“人人都会表现聪明,装糊涂却很难,这需要有装傻的智慧和风度,既能愚,又愚得起。”
聪明不露,才具有惊人的力量。这正是所谓的藏巧守拙,用晦如明。
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古今得祸,精明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不精明,乃所以为愚也。”
*曾说过:“人生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
处理生活中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装装糊涂其实是极聪明的做法。
莎士比亚在《第十二夜》中,借薇奥拉的角色说过这样一句话:“因为他很聪明,才能装出糊涂人来,彻底成为糊涂人,要有足够的智慧。”
为人处世的高明之处,便是不在于你有多精明,而是看你是否懂得装傻。
《宰相刘罗锅》中,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没想到惹上了命案,被打入江宁大牢。
知府刘墉得知实情后,审也不是,放也不是,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稍有不慎,便是欺君罔上的重罪。
聪明的刘罗锅想出了一个办法:大牢里只点了一支蜡烛,透过昏暗的烛光审案,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清楚,既保留了天子的颜面,也尽到了地方官的职责。
其实,在那间昏暗的牢房里,装糊涂的何止是刘罗锅一个人。
糊涂是后天的聪明。这种糊涂看似愚笨,却是立身处世的一种大智慧。
人生在世,贵在集聪明与糊涂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老和尚在寺院里散步,看见墙角放了一张椅子,他知道一定是有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了。
老和尚没有声张,而是走到墙边移开椅子,蹲在地上。片刻之后,果真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进来。黑暗中踩着老和尚的背跳进了院子里。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现那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惊慌失措,准备等师傅开口责备。
但出乎小和尚的意料,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而是平静地对他说:“夜深了,快回去吧。”
有时候活得太清醒,看得太真切,太过于较真,就容易烦恼。还不如活得糊涂一点,计较少一点,却能觅得人生的大滋味。
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
《菜根谭》中有云: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
真正情商高的人,在小事上能糊涂就糊涂;真正糊涂的人,在小事上则极力搞得很清楚。细究穷察终归要导致糊涂,而假装糊涂则蕴藏着聪明智慧。
人往往过犹而不及,盛极必反。觉得自己是聪明人,谁都不如自己,事是凌驾于他人之上,往往这样的人才是糊涂之人。
什么事都要弄的明明白白,追根问底,结果是鸡飞蛋打,两手空空。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真正情商高的人,是大事要明白,小事装糊涂。
遇小事装糊涂,其实并不是糊涂。这个世上谁也不比谁傻,只是嘴上不说,脑子不想,让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随风而去,烟消云散而已。
小事过了今天,明天就不是事。即使遇上了事情,我们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03
懂得低调,不张扬。
一个人,如果处处好强,过分张扬,人生早晚会陷入困境。
过分张扬,只会招人厌。
高出森林的大树,容易被大风摧毁;堆出海岸线的石头,容易受到流水的冲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和非议。
只有低调内敛,不张扬,才能避免很多麻烦。
真正情商高的人,都懂得放低自己。
不锋芒毕露,藏锋守拙,才是与人相处的智慧。
富兰克林说过:“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得低头。”
能俯身处世,方能挺身做人。
稻谷成熟,便开始向下低头,向日葵开花,便学会了弯腰。
鲁迅先生说,猫比较有力量,所以它不叫;老鼠没有力量,所以它“吱吱”叫。大象很有力量,所以它的耳朵总是垂着的;兔子没有力量,它的耳朵老是翘起来。
低调的底色是谦逊,而谦逊源于对生活的通透。在低调的人看来,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也没有什么可以一辈子仗恃,唯有平和、平淡、平静,才能抵达生命的至美之境。
真正情商高的人都是低调的,从来不会高调,从来不会炫耀,而是默默无言,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是谨言慎行,平和的与人相处。
宜家的创始人坎普拉德从卖火柴到卖家具,一手打造了这家每年销售额高达亿元的家具公司。
但他本人低调得就像宜家的一个库管老头儿。
他没有时髦的服饰、昂贵的手表。
日常装备不过是:一件褐色外套、一双磨损旧鞋戴着一副老式眼镜。超市和二手衣跳蚤市场是他最常光顾的地方。
在大家的眼里,他就是个“抠门儿”的有钱老头。
直到他去世,很多人才知道,原来他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慈善基金会,帮助改善世界上最贫困国家儿童的家庭生活。
学会低调,不张扬,才能默默积蓄起力量。
低调,是一种平和的人生态度,低调做人,得意时不骄不躁,失意时不卑不亢。
低调,是一种豁达的处事智慧,与人相处,不会锋芒毕露,懂得收敛,大智若愚。
低调是谦虚有礼,不狂妄,善良真诚,不虚伪,再厉害,也平等待人,再有钱,也不笑他人。
低调是强者最好的外衣,低调是赢家最好的保护,不显山露水,不逢人炫耀,因为低调,不会引人妒忌,因为低调,不会招人嫉恨。
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迫不及待显露才能,展现自己,而是默默地积蓄力量,不急不躁,不悲不喜。而那些喜欢高调炫耀展示的人,内心是空虚浅薄的。
一个真正情商高的人,从来不会与人争名夺利,而是默默地干实事,将名利置之度外,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
相反,那些利欲熏心的人,迫不及待地沽名钓誉,最终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最终一败涂地。
世间万物,都起源于低。地不畏其低,方能成就大海的浩瀚。人不畏其低,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行走在世间,真正情商高的人,从来不张扬,因为他们懂得只有学会低调谦卑,人生之路才能迎来繁花似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