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杨化民说烧香渭南文艺
TUhjnbcbe - 2023/6/30 20:26: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dbfzl/140109/4324214.html

烧香,是华夏文化中一个不可忽略的日常现象,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范围颇广的社会风俗活动,常见的有敬神烧香,祭祖烧香,祈祷许愿烧香,结义盟誓烧香,降妖驱邪也烧香,就连营造氛围、清洁环境,甚至生物理疗都烧香,不过后者烧的是另一种香。

香,有很多种:有线(仙)香,盘香,蒿香,檀香,艾香,还有蚊香、蝇香,因形状、材质、用途不同而各异。

烧香用意也根据自己情况各有所取,不一而足,有在夏秋驱蚊蝇的,也有读书或打坐时为营造优雅氛围的,一炷香,一杯茶;更有疗疾治病的,然更多则是敬神祭祀,表诚信,彰义气,明心愿,以下单说此类情形。

这情形大致分为三种场合:其一祭祀天神祈福,其二供养阴界*神,其三表明心迹、抒发誓愿。进庙烧香皆属朝觐敬奉祈福,希望神灵保佑,为自己消灾免难,让自己心想事成;居家烧香多为怀念追思先祖,供养阴界;相互交际烧香尽在表明心迹,结义盟誓。然香烧几炷,则像作揖,得看流派,比如双手当胸合十,是佛教作揖,左手抱右拳(阳包阴),内掐子午,外呈八卦,那是道教作揖,左手掌抱右手掌,两拇指上指,躬身曲背,则为儒家之揖,左掌伸直,挡住右拳,气宇轩昂,皆武林之揖。

至于香烧几炷,与我接触之人,历来各执一词,说法不一,居多认为四根最妥,象征事事通,事事顺,事事如意;更甚者有人认为世上事情就没样儿,压根儿没个下数,谁爱烧几根是几根,几根都行,随心而定。

对此,我颇不认同。世上事情怎能说没个样儿呢?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得立有规矩,才能成就。若说没样儿,是说它们在一定范围内都有适度的灵活性,不能拘泥固执,但如果一旦缺了底线,超越了度,那就会发生质变,正确变成错误,结果事与愿违,这两者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的。暂以称谓为例:儿子称呼父亲,叫“爸”可以,叫“爹”也行,叫“大”无可厚非,但如果一旦叫“哥”,就不成体统,大错特错,我想是不会有人赞同的。这怎能说事情没样儿呢?我坚信:分寸决定成败。

故而,在香烧几根方面,日前我日为所思,夜行诸梦,多方求证,颇费思索,有时甚至还遭多数人批驳、嘲讥,斥我迂腐呆板,一度自己把自己弄成孤家寡人,四面楚歌,好不苦恼。然我执着一念,很是认为对此应有一个明确认识,拼力研讨,可喜的是正如日常所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最后终于大致理出了个眉目。

香烧几根,其实学问颇深,大有来头儿,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穷之。它可以烧一根,也可以烧三根、五根、七根,乃至九根,但从来都是烧单数而不烧双数,因为单数主阳,双数主阴,阳永远大于阴。要确切说烧香的根数,那还得根据供奉对象,烧香的用意而定,据说一次最多只能烧十三根。

香烧一根,是一柱擎天。居家烧香,祈求平安,一般烧一炷香,代表一心一意,目的求得事事顺利。

香烧三根,是敬神拜佛祭祀。释家(佛教)释其为三宝香,即佛、法、僧;道家释其为三清香,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儒教释其为三才香,即天、地、人;仙家释其为堂口香,中间一支为主香,左边一支为青龙香,右边一支为白虎香。

香烧五炷为天地五行香。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简称阴阳五行,插法有两种:一种按五方(即东西南北中)插,梅花样,中间一支为主香,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另一种插法是横向一字并排。这五行香是巫医们预测吉凶或召请神灵用的一种烧香法,有专业书详讲。

香烧七支即北斗七星香,北辰香。这七香分别叫做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开阳、玉横、摇光,是召请天神、天兵天将下凡降妖除魔,不到万不得已,不用此烧法。

香烧九支为九九连环香,意为上通三十三天,下通三十三地,插法多为三乘三排,即横三竖三。乃是上请玉皇大帝,下请十殿阎罗,一度求救的信息香,档次更高,除非不得已,求助无门,人力再也不能挽回,希望玉皇大帝、十殿阎罗灵犀苍生,救苦救难,是不烧此香的。

香烧十三根,是功德圆满的高香,这是极限。

然从来不烧四根香,如果香烧四根,那是给供奉的保家仙等动物(即六畜)上香,插的方式一般为一根在前面,三根并排在后面,前面那根为报香。又一说,在家修行的居士,上香也烧四炷,即是给佛、菩萨、仙家、祖宗烧香。

总而言之,烧香是一种风俗文化,很有讲究,不论敬神还是祭祀、许愿结盟,通常只烧三根香,就是俗语常说的一炉三炷香。三,从古到今,都代表多,是吉数,正如老戏《辕门斩子》的唱词“东南角上安营寨,三六九日领粮来”,即取此意,更如我们平常所说:“烧三炷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至于香烧五炷、七炷、九炷,那则是世外高人的专业行为,施法、召请神灵所用,与我们无关,对我们无用,也不是凡夫俗子们所需关心的事情,大可不必费神劳心。

杨化民,名民周,号垂钓老人,年生,中文本科学历,年前在县文化馆从事文学创作,此后任教高中语文,华阴市*协第八届特聘文史委员,渭南市作协会员。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每天更多精彩

主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赵粉绒

本期编辑:李佳沂

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化民说烧香渭南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