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上厕所时,提出的一个小小的要求,堪称变态,让人发指!
在古代那个什么都很不发达的年代,无论是做什么都很不方便,更别论是在上厕所这种事情上面了。但是人有三急,上厕所这种生理问题,必须要解决,也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厕所演变史”。
这个中的过程,从“坑”、“井溷”、“蹲缸”、“木马子”、“官房”等等,简直让你大开眼界,直呼过瘾!特别是慈禧,她上厕所时,提出的一个小小的要求,堪称变态,让人发指!
粗暴而直接的代表“坑”、“井溷”
最初的时候,这些古代人是怎么上厕所的呢?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挖个坑就直接上就好了,之后再把泥土给掩埋掉,这样就不会散发着臭味了。
再简单一点的就是不用挖,相当于现代人去到野外找不到厕所的时候,那种方式“随地大小便”不用挖坑,就直接排泄了。
再到了后来,他们发明了“井溷”,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究竟“井溷”是些什么意思,其实所谓的井溷指的是既有厕所,也有猪圈。
没错了井溷就是下面是猪圈,而上面是个上院上厕所的地方,这样一来人在上面酣畅淋漓的时候,猪就在大快朵颐,人的生理需求和猪的生理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实在是一举两得。
只是在夏天的时候,蚊虫乱飞,而且天气炎热,味道估计不太好闻。
这种这样井溷的设计,既节省了粮食,而这些排泄物又不会被浪费掉,真正实现了意义上的人猪和谐,据说这样的方式养出来的猪,还特别的肥硕,只是不知道那些吃猪的人是抱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吃的猪肉就是了,往往这样养出来的猪买出去的价格都买不到什么好价钱。
如果污秽之物特别多,那些人还会在猪圈里面放上禾秆草等混合着猪粪便一起发酵,在种庄稼的时候撒上,这样还能够充当肥料,换句话来说,就是人的污秽之物,给猪吃掉、给庄稼充当肥料,那最后人在吃猪?再吃庄稼?这实在是个bug。
说到井溷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典故。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言文说的是“鸿门宴”项羽宴请刘邦鸿门吃宴,结果刘邦看出了项羽的不怀好意,于是便借故去上厕所而逃掉了。
但是按照一般来说厕所都是密封的,门口连接着大门,那么问题来了,刘邦究竟是怎么从厕所偷偷地溜走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跟井溷的设计有关。
井溷是两层的,上层是个小院子,里面有个传统的蹲坑,而下层就是猪圈了,猪圈有可能设计成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的围墙,而往往这种井溷是和小院子连在一起的。那么人是怎么逃走的呢?主要方法又有两种,一是可以从院子上面跳下来,也就是所谓的翻越‘溷上壁’而遁。
二是就是从“猪窦”逃走了,“猪窦”就是在猪圈墙体开凿出来的上圆下方的洞,是用来赶猪的出入口。虽然这里有味道,但是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屈尊从这里钻出去的,毕竟命重要。
井溷在两汉三国时期,就是各路英雄好汉的保命神器,据说在东汉末年,杨彪大宴公卿,曹操担心杨彪杀他,就从厕所跑掉了,还有当年郝萌造反,要杀吕布,吕布也是“溷”上排壁出。
这种厕所的设计,在我国的一些偏远的地方,还保留着这种方式。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厕所淹死的君王
很多人蹲厕的时候,都喜欢一边上厕所,一边刷着手机,所以不知不觉之中,十多分钟就过去了。等到自己想要起来时,迎接自己的是腿像被密密麻麻地针扎了一般的酸痛和腿麻,这就是蹲着蹲着就麻了。
蹲久了腿之所以麻是一种神经感觉异常的信号,人体的感觉都是靠着大脑和神经相互传递的,而长时间蹲着就会压住腿部的神经和血管,所以缺血又缺氧。
等到你站起来之后,原本被切断的神经信号又恢复正常了,所以刚才积压的一大堆信号,只能够一起传递给大脑,如洪水泄洪一般那么多的信号,所以腿就麻了。
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不小心就站不稳了,历史上晋景公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晋景公有一天忽然做了个噩梦,而给他解梦的巫师表示,他可能命不久矣了,应该连新麦子都吃不上了,他听到这种话哪里肯相信?
于是打算立即吃上一顿麦子,来打破这个语言,等到膳夫煮好麦粥之后,他又召巫师入宫,对对方说“你看这不是新麦吗,你居然说寡人吃不到新麦?”于是下令让人把巫师给斩首了。晋景公吃完麦粥之后,不知道为何顿时腹中一顿疼痛,便急着起身去了厕所,不知道是不是蹲了太久,起来的时候居然掉入缸中了,而他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掉入厕所被淹死的君王,实在是丢了个大脸。
这就是《左传·成公十年》记载的:(晋景公)将食,涨,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而他上厕所的方式是“蹲缸”简而言之,就是在地上挖个大坑,再把一个大缸放入其中,人们在缸上放几块大木板,踩上去上厕所。
不过说到这里,还不得不提到用来擦屁股的东西。古代的纸发明得迟,在那之前他们一般会用一种叫“厕筹”的东西来刮干净。
“厕筹”其实就是用编织竹制品的竹条里面那层东西,叫“篾白”如果有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对它一定不会陌生。
在《南唐书.浮屠传》里面就有说到:“后主与周后……课诵佛经……亲削僧徒厕简,使之以颊,少有芒刺,再加修治”。意思就是说为僧徒制厕筹,由于花白是竹子,多数用起来都会比较粗糙,上面也容易有刺,所以修好上面的刺,以免刮伤僧徒的肛门。
到了宋朝,就出现了“木马子”,所谓的木马子就是一个木桶上面加了盖子,用完之后就拿东西盖上也避免了臭味,只是用完之后需要拿去清理掉。
木马子的应用非常长久,到了清朝王室内所使用的“官房”其实和木马子也差不多。
偌大的故宫,据说有间房子,但是在这近乎一万间的房子里面没有一间是厕所的!那么这些皇帝和嫔妃和宫女太监们是怎么解决生理问题的呢?其实用到的就是恭桶。
皇帝和嫔妃所使用的恭桶叫“官房”有特定设定的一间卫生间的官房,也有可移动的便携式官房。如果是她们想要上官房的时候,就会跟身边的太监或者是丫鬟说传“官房”太监和丫鬟就会去准备了。
“官房”是木制的,上面缝有一个坐垫,这是为了能够让那些上厕所的人坐得更加舒服,其次官房里面会放上一些木炭、香木灰之类的东西,这样上厕所的时候,排泄物落入,这些香木灰就能够包裹住了,也能够掩盖住臭味。
当然了在那么多位皇室成员里面,慈禧太后的官房是出了名的奢华。慈禧太后的官房是由檀香木雕刻而成的,外表像个大壁虎一样,四爪落地即是腿的底座,壁虎的内壁是官房的内部,壁虎头翘着向后微仰,嘴微张一条缝,缝内衔着手纸,眼睛镶着红宝石。
等到慈禧太后传官房的时候,宫女们会做好准备工作,会把把布铺好在地方,避免磨损到大壁虎的四只脚,等到慈禧太后宽衣好了,就可以上厕所了。
那为何说慈禧太后的一个小小的要求,却堪称变态呢?其实这是因为慈禧太后在上厕所的时候,需要用到一种纸,这种纸叫“白棉纸”十分的难得,但是轮到慈禧这里也只能够凑得上擦屁股的份上。
但是白棉纸拿过来的时候,是一捆捆,如果要擦屁股,那就得要裁剪好程手纸般的大小模样,宫女会做好这项工作,不过慈禧却认为,这还不够,因为这样会擦伤她娇嫩的肌肤,所以后来宫女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用水沾湿纸巾,这样白棉纸就柔软了,不过慈禧又嫌弃这样的手纸太过于软趴趴了,也不好用,但是水少了又会增加纸的粗糙性,那怎么办呢?后来宫女们又想到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就是在嘴里含水再喷到纸张上,以此来控制水量的大小和均匀,不能够喷多也不能够喷少,为此这些宫女们还私底下偷偷地在练习,看看谁喷得均匀。
喷过水之后的白棉纸还不够,还要用铜熨斗,让它更加服帖,这样慈禧才满意了。不得不说,慈禧提出的这个要求略显变态,而这种奢靡的生活,也拖累了晚清。
总结:古人上厕所,都各有方式,有些让人啼笑皆非,有些则是循环利用,有些则是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