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使用香木来制造房屋。与古希腊人相比,中国人对香木的使用时间要晚得多。在战国时代,中国人认识到了香木在房屋中的重要性。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都是用竹材来建造房屋的。到了汉代,人们开始用香檀、沉香、苏木和金丝来建造房屋。到了唐代,随着建筑物上用漆的观念的流行,用香木来装饰的风气更是盛行起来。
香木建筑,即是将香木锯成小块,用泥灰或油灰作墙体表面材料,并涂上漆料,做成木质的天花板,地板,地板的形式有四部分:上方、中间、下方和左方。香木建筑的功能主要有:采光、通风、防火、防水、防蛀等。现在,我国南方有些城市也在建造这种建筑,称为“博房”。
古代的常用用途有多种,例如药用、祭祀、薰衣等。而古代的常用药材就是檀香,在我国古代,香木建筑被用来作为考场的替代物,人们在考试前用香木熏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仪式。在这些香木建筑中,最有名的就是中国古代的“辟雍”建筑。从目前考古发掘的文物来看,它是一个古代的建筑群。
在今山东省的曲阜市,发现了一座古城——尼山。这座古城的范围非常大,它包括了两座山丘,一高一低,山丘上有很多房屋,是当时的考场。而在遗址附近,还出土了一块“芝田”木简,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考试制度的记录。
薰衣是古人用香木建造房屋、墙板、地板以及其他木制品,用以通风、防虫、防腐、装饰的一种建筑方法。古人在建造房屋或其他木制品时,往往就地取材,在地面用木材建造屋架、地板,在墙上用木材建造地板、天花板,利用木材本身的香味净化室内空气。薰衣可以分为“屋薰”、“壁板薰”和“墙板薰”。
“屋薰”是指用木材建造出的一个房屋的外部结构,多用于寺庙、宫殿、塔楼。“壁板薰”是指用木板隔出一个壁面,使室内的空气不受外界污染。“墙板薰”是指用木板隔出一个墙面,对室内空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考场焚香案
在中国多样的用香文化里,有一种特殊的用香场合,就是在考试场。唐、宋时期的贡院考试,在设香案的地方设香案,首先由考官和举人对拜,然后才考试。宋代欧阳修的诗里也有这种描写,他写道:“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春晓席群英,无晔战士御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贤人,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在另外一首诗中,他又写道:“我焚香礼进士,彻夜守经生。这就是说,进秀才时要用香炉来供奉的,这就是说,进士都要用香炉来供奉的。什么人呢?一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