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
“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建造了阖闾大城苏州
盘门为吴都八门之一
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镇慑越国,
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名。
01冷水盘门之说
盘门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南,东临东大街、西至西大街、南达外城河,北抵新市路,占地约20余方平方米。
盘门一带历史悠久,迭经兴衰。在南宋初年、元末、明末清初和太平天国时期多次遭兵燹,经济社会屡受重创,长期较为冷清。大半成为农田菜圃,古塔、城门、城墙、寺庙凋零破败,居民稀少,故被称为“冷水盘门”。
袁景澜《续咏姑苏竹枝词》咏道:“一树垂杨一画楼,盘门烟户本来稠。自从元末遭兵劫,寥落居民冷水流。”
02盘门已不再冷
随着城市的扩容,以及苏州对古迹保护工程的实施,年起,苏州重新规划盘门风景区,维修盘门水陆城门;年,整修城墙米;年至年重修瑞光塔;至年,陆续建成塔院、四瑞堂、钟鼓楼、灵龟池、丽景楼、伍相祠诸景,与水陆城门连成一体。年国庆节对公众开放。
蓦然回首,水陆盘门依然雄伟秀丽,千年吴门桥横跨两岸,还有桥下那奔流不息的大运河水。
03游览线路
游览盘门从东大街的景区正门进入,经入口牌坊?瑞光塔(园)?四瑞堂?白龟听禅?双亭廊桥?丽景楼?放生池孝义碑?神功夹石?伍相祠?水陆古城门?吴门桥
04主要景点
入口牌坊
在瑞光塔东的入口处,有牌楼一座,为四柱三间三楼石柱木结构歇山顶,额坊浮雕龙凤和花卉纹,朝东字牌题“瑞光胜迹”四字,为年所建。
塔院
从大门进入,便是塔院,为四方型,围以宋式院墙。内栽翠竹、合欢、芍药等花木。
塔右侧立一石雕白牛,是为纪念修塔作贡献的白色神牛。宋淳熙十三年()高僧法林禅师重建瑞光塔时,相传有白牛相助,完工之日劳累而死,葬于寺中。
塔的左侧立古碑一通,为御制瑞光塔赞碑,镌明太祖朱元璋撰《瑞光塔赞》,赞文是明代大学士苏州人文震孟(文徵明曾孙)隶书,碑额雕有三龙。
瑞光塔
瑞光塔,相传在赤乌四年(年),西域高僧性康,来到三国时期东吴郡传播佛教,吴大帝孙权为迎接他,在盘门内建普济院。十年(),又建舍利塔于寺中,以报母恩,这是瑞光塔前身。
现存的瑞光塔建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于仁宗天圣八年()竣工,历经二十六年。数千年来,几经毁坏和修复。在年至年又经三年的大修,古塔风貌得以再现。
修复后的瑞光塔为七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佛塔,总重4吨,高53.6米,底层外壁对边11.2米,塔刹高处由生铁铸就,最后以铜铸贴金的日、月和葫芦结顶。日和月象征“日月瑞光”,贴上真金,以阳光下闪闪发光,也是“瑞光”之意。
瑞光塔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我国北宋南方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比较成熟的代表作,与稍早的虎丘塔比,在构造、用材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
年几个顽童在塔上掏鸟蛋时,偶然发现了一批藏于第三层塔心窖穴中,极为宝贵的五代、北宋文物。
其中,真珠舍利宝幢仅珍宝就用了四万多颗,“真珠”是指佛教中的人间七宝,包括珍珠、水晶、玛瑙、琥珀、檀香木、金和银。
宝幢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绘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世。
四瑞堂
原为瑞光寺的法堂,相传北宋元丰二年(),高僧宗本在此开法讲经时,出现塔放瑞光,法鼓自鸣,白龟听禅,枯竹爆青之“四瑞”。
在其下层有“白龟听禅台”。有石雕巨龟引颈睁眼侧耳听经,神态逼真。
灵龟池
在四瑞堂西,方圆平方米,古有白龟池,现重新浚治成灵龟池。池面呈太极图形,中有日、月两岛,以八卦仁寿亭相连,并以延寿桥、和月桥与南北池岸相通。
年在此发现唐井一口,并在井旁出土战国陶器及唐代铜币一罐。
灵龟池北,有溪水自假山间流入池中,跨水建有造型别致的双亭廊桥。
隔水相望“涛隐翠野榭”,别有一番情趣。这座临水而建的四面厅,是由城中移建的清代卷棚歇山式建筑。
丽景楼
丽景楼高耸于灵龟池西岸,与四瑞堂、瑞光塔隔水相望。苏州历史上曾有丽景楼,据《吴郡志载》“淳熙十二年()郡学丘崇建,雄威甲于诸楼”。
如今重建于此的丽景楼,为仿明清江南楼阁式建筑,重檐歇山顶,底部筑有高台,设计者参考了南昌名楼滕王阁。楼两侧有廊连接左右临水四角亭。楼前循台阶可通向伸入灵龟池的八角形水上舞台。
放生池孝义碑
灵龟池西有放生池孝义碑,往东正对瑞光塔。此碑为刻石高手*慰萱在年52岁时所刻,刻工遒劲,技艺精湛,闻名中外的宋代《平江图》碑也是他在年深刻加工的。
千年夹石
从丽景楼南行,就路过千年夹石。此夹石初考是宋代初期伍相庙构筑遗存,附近居民称之为旗杆石,并一直沿用至今。此夹石高约三米,二石各凿双孔,做佛事时白天在夹石中间立杆上挂幡旗,晚上则挂起长命灯作照明之用。
伍相祠
据宋《平江图》碑载,盘门内瑞光寺西南原有伍相公庙。该庙建于南朝刘宋元嘉三年(),又名伍大夫庙、伍员庙,早废。年复建,占地平方米。
伍子胥,春秋楚国人,相土尝水,力谏吴王,在现苏州古城位置建起了一座周长四十七里,水陆城门各八座的都城,使苏州城历经二千多年,仍基本保持了当时的双棋盘格局,堪为奇迹。
伍相祠东路以厅堂为主,辅以廊亭,缀以花木湖石、翠竹石笋,为庭院格局。
在初冬季节,祠内金灿灿的银杏和飘红的枫叶交织在一起,美不胜收。
水陆城门
盘门现在的构建是元明清三代陆续修建的遗构,是全国仅存的典型水陆并联古城门。
两道陆门中间为方形的瓮城,瓮城内周的长度约.4米。古时,守城的将士诱敌至瓮城内将两道城门上闸门同时放下,敌方就成了瓮中之鳖,束手就擒。
进入陆城门内门后,沿城墙向北折东,有东西向登城石砌马道,表面凿成锯齿状,部分石质为武康石。
登上城台,雉堞、女墙环列,闸口、射孔镶嵌其间,吴门桥处胜境尽收眼底。
在水城门西和陆城门东头,各连接了一段高约九米的砖垣,东城墙长余米,西城墙遗址长约千米,这是苏州古城残存的部分城垣。
吴门桥
步出南门到城外,便来到了苏州现存的最高古桥下。吴门桥古称新桥,由北宋元丰七年(4)始建,清同治十一年()重建,为单孔拱桥,整座桥造型庄重端丽。
吴门西北不远处,盘门水城门外,有一座条石板梁桥横卧于外城河与内城河的交汇口。此桥为水关桥,古名“石家汇”是古代舟师动身之处。
苏飞苑
盘门景区在扩建时新建了三件大型石雕,白牛、白龟上文已介绍,第三件就是这对竖立于南入口广场的青石蟠龙柱,蟠龙柱是一种装饰性华表。
柱后有一座占地面积约平方米,高度超过8米的小山,山前有水池,后山紧邻灵龟池,山中有曲折迂回的湖石通道,二道瀑布飞泻而下,山顶建有一亭,名苏飞苑。
小结
盘门风景区作为融文物古迹与园林景观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胜区,以盘门、瑞光塔、吴门桥“盘门三景”为主重修扩建而成,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文保单位1处。
游览盘门景区,可让游客在休闲中了解苏州吴文化、历史的深厚底蕴。
正如中国的园林之父陈从周先生曾说:北看长城雄伟,南看盘门秀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