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s://baike.baidu.com/item/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22039760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和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是邻居,在一些场合还可以叫它泰王国,因为这个国家还有国王的存在,是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泰国地图
现在的泰国处于曼谷王朝时期,国王是拉玛十世,泰文名叫玛哈·哇集拉隆功,中文名叫郑冕。他的父亲拉玛九世中文名叫郑固,伯父拉玛八世中文名叫郑禧。
往上追溯,曼谷王朝的开国之君拉玛一世也有个中文名——郑华。
拉玛十世
泰国国王并非华裔后代,可是为什么历代国王都会取个郑姓中文名呢?这里又有什么样的隐情呢?这就要从吞武里王朝的开创者郑信说起。
一、华人皇帝的崛起之路
18世纪的清王朝因为不再征收人口税,高产量农作物的传入等原因导致人口爆炸式增长。人口增加了可以种的地就不够分了,于是一部分人开始经商。
当时南方沿海居民喜欢下南洋做生意,郑信的父亲郑镛就寻得商机,移民暹罗(泰国旧称)开始发掘第一桶金。
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和自身的勤奋,郑镛最终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土豪,还迎娶了当地贵族女子,婚后诞下一子,取名郑信。
郑信画像
暹罗虽然是佛教国家,但也受东亚儒家文化影响,商人在暹罗是没有地位的。郑镛先让国王信任他并赐予爵位,再和财政大臣昭披耶却克里结为好友,最后让儿子郑信认昭披耶却克里当义父。
通过一系列运作,儿子郑信终于有了比商人更好的出路,不久,郑镛与世长辞。
因为郑信长的英俊,恰好财政大臣昭披耶却克里膝下无子,所以郑信颇得昭披耶却克里的喜爱。被收为义子后,郑信进入神庙和贵族子弟一起学习,掌握了汉语,缅语、越语等多门语言,而且郑信勤奋好学,不仅文学素养很高,还精通军事方面的知识,是位文武兼备的优秀青年。
阿瑜陀耶城遗址
在权臣义父的帮助下郑信顺利进入皇宫担任御前侍卫,文韬武略的郑信也让国王毋隆葛爱护有加,年纪轻轻就去到贸易中心达府任职,不久后获封“披耶”爵位,升任达城军政长官。
年末,暹罗遭到西面强敌缅甸的入侵,新任暹罗国王阿迦达阻敌不利,缅军包围首都阿瑜陀耶城。
郑信见状只能率军回都城营救,他作战勇猛,战术高超,屡次击败缅军。但彼时的暹罗朝堂混乱,奸臣当道,小人们一直对国王吐槽郑信不听命令或有叛心,导致阿迦达不再信任郑信。
缅甸与暹罗对战
年初,暹王亲自率六队人马出击决战,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将缅军赶出暹罗。谁知竟大败而归,狼狈地逃入城中,郑信因为不受信任被安排断后,当他跑到城墙下的时候,守城将领却把大门紧闭。
至此,郑信对这个朝廷已经彻底失望,只能带着剩下的五百名士兵向南撤退,一路上他凭借精湛的军事能力数次击溃缅甸追兵,缴获无数枪支弹药。
几次的胜利让郑信声望大振,一路上不断有平民和官员加入他的队伍,部队迅速壮大,等到南方的罗勇城时,人数已经上万。
随后郑信解决了罗勇城、尖竹汶府、达叻城,将暹罗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收入囊下。郑信一面巩固根据地,一面联系各方势力为北伐做准备。
郑信的东南根据地
而缅甸军队在暹罗的暴行已激起人民的不满,各个阶层都支持郑信,而且缅甸与此同时还激怒了清朝,主力只能回去应对清军。万事俱备,年10月郑信挥师北伐。
留守的缅军面对复仇的郑信麾下溃不成军,两月不到郑信就顺利收复首都,光复阿城后郑信收留了前朝的贵族和官员,按君主礼节安葬先王,给民众发放钱粮,聚拢了人心。
年12月28日,郑信在各阶层的支持下登基担任暹罗国王。因为前朝首都阿城在战火中被彻底摧毁,将首都迁往南方的吞武里城,史称吞武里王朝。
吞武里全盛图
战后的暹罗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郑信为了统一暹罗又进行了持续3年的统一战争。
年11月暹罗在华人后裔郑信的手中再次统一。
二、暹罗版的“烛影斧声”
郑氏家族在暹罗只经营了两代人,虽然当上国王,但家族底蕴不如暹罗的老牌贵族,暹罗权贵只是臣服郑信的武力下,内心觉得郑氏家族还是外来人士。
为了巩固政权,郑信第一个选择就是寻求母国的帮助,他数次上表想要乾隆皇帝册封他为暹罗国王,这样他就能获得合法的权力,安稳地坐这把龙椅。
印在泰国钱币上的郑信大帝
乾隆皇帝一开始表示厌恶,郑信只能坚持不懈向清朝进贡,渐渐的清朝文书对郑信的称呼从海外蛮夷变成了“郑昭”,等于是承认了郑信对暹罗的统治。
暹罗在郑信的带领下拳打缅甸,脚踢柬、越,经历一次次对外战争,暹罗又一次获得中南霸主的地位。
成也战争,败也战争。郑信依靠武力夺得了暹罗王位,但最终也把自己束缚在战车上。不断的对外战争拖垮了暹罗,劳动力被迫当兵,社会处于紧绷状态,而且越来越依靠军功贵族,削弱了中央的权力。
拉玛一世
年,柬埔寨在安南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废除了郑信扶持的国王,并劫掠了暹罗和大清做生意的货船。郑信大怒,决定发兵征讨不听话的柬埔寨。
出征的军队由世子担任统帅,好兄弟通銮·却克里为副将。柬埔寨一看暹罗这次来得气势汹汹立马去安南求援,安南的阮有瑞率兵前来。让郑信万万没想到的是副将通銮·却克里却私下派出使者前去与阮有瑞议和,结为外援。
原来当初郑信起义的时候,好多旧贵族不是诚心投靠他,对他的华人血统持偏见态度,贵族们都更倾向于通銮·却克里。
暹罗贵族
通銮与安南结盟后,让安南军包围王世子,自己由水路回师首都,与守军发生激战。郑信不忍心自相残杀,于是答应叛军让他出家为僧的要求,叛军进城后所有忠于郑信的官员全部被处死。
年4月7日,郑信和通銮见面。通銮是郑信一同起义的好兄弟,也是郑信的女婿,本来按暹罗的惯例已退位出家的国王可以免除一死,但通銮还是杀死了郑信,按照暹罗处死国王的传统,把郑信装入麻袋用檀香木棍活活打死。
接着,通銮举行了加冕,成为暹罗国王,号称“拉玛一世”,把首都从吞武里迁往湄南河对岸的曼谷,史称曼谷王朝。
曼谷
曼谷王朝历代国王为何有郑姓中文名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暹罗国书中一窥究竟。
“不幸小邦福薄,于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祸延亡父,昭因病身故。临终之际嘱华慎重无改旧制,当以社稷为念,天朝是遵。”
——北京故宫清史档案中的泰国国书
拉玛一世在国书中自称是郑信的儿子,叫郑华。这很好理解,作为郑信的部将,拉玛一世当然知道和清朝交好的好处,他也看到了当初郑信为了得到清帝册封的难处,于是只能冒充郑信的儿子好让天朝尽快承认他。
从此,暹罗历代国王在递交清朝国书中延续了姓郑的传统,并拥有各自的中文名。
三、是非成败转头空
郑信死后一度遭到不公正的对待,一些真相被恶意篡改,在很长的时间里暹罗政府是不允许老百姓讨论郑信死因的。
但英雄是活在人民心中的,郑信驱逐缅甸、统一暹罗,自然会被暹罗百姓敬仰。不知何时起,吞武里地区出现了郑王庙,老百姓自发前往祭祀这位恢复暹罗独立的英雄。
郑王庙
吞武里王朝虽然只存在短短15年,但这是泰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如果没有吞武里王朝的大一统功业,泰国将长期被缅甸统治。郑信出身华人家庭,团结了华人和泰人才赶跑了缅甸侵略者,对郑信的肯定就是对华侨在泰国所起作用的肯定。
对于拉玛一世是不是通过宫廷政变身上位这件事,其实不用特别关心,在封建社会,通过流血方式更替王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今人评判他们不应以谁是正统这一标准,主要看他是否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拉玛七世时发动的政变
年,拉玛七世统治下的暹罗发生政变,建立君主立宪体制。
年,暹罗改国名为泰国。
20世纪60年代,泰国官方为郑信立碑,歌颂他为恢复泰国的独立和自由的恩德。
现在泰国国王已经是第十代了,人们又不禁想起了一个诅咒,传闻郑信在被杖死时曾高呼“夺我王位者,十世而亡。”历史已无法考证,但泰国近些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泰国民众和军队冲突
拉玛九世在位时兢兢业业,而他的儿子拉玛十世却风流倜傥,在德国就有20多位嫔妃,打破了年先王制定的一夫一妻制度。王室的政务也不管不顾,完全由两位公主替他处理,泰国民众也都反对国王的做派。
拉玛十世出访外国著名场面
拉玛十世的诸多子女因母妃的关系被他驱逐出泰国,宫中只留下了还有学习障碍的提帮功王子。提帮功被养在深宫中,因为母亲去世一度精神受损,在拉玛九世葬礼上和人打闹,在许多场合表现出不合皇室的礼仪。
小王子没有母亲的管教,父亲一味溺爱,泰国人民甚至一些大家族都怀疑他能不能承受大任。至于郑大帝的诅咒是否会灵验,还要看泰国王室如何抉择,更重要的是国王还能不能和先王一样深得民心,这才是王室能不能延续的关键。
提帮功王子
泰国王室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拥有中文名这件事是一直没变,可笑的是,当初只是为了骗清朝皇帝罢了,没成想变成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