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陈蔚音乐的视觉形象歌剧楚庄王檀香 [复制链接]

1#
北京能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大师论坛

年11月12日,CISD第五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中国专家主题讲座在北京东苑戏楼举行,陈蔚、韩生、李锐丁、邢辛、严文龙、游暐之(嘉宾排名不分先后,以姓氏字母排序)六位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工作领域,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独到的见解,为在场听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总编赵妍担任讲座主持。

陈蔚

中国著名导演,表演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当代中国歌剧和音乐剧导演的领*人物,在拓展中国歌剧、音乐剧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品连续六届获得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三次获得文华大奖。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个人多次荣获“文华导演奖”、中国歌剧节“优秀导演奖”、国家艺术院团展演“优秀导演奖”等。

音乐的视觉形象

歌剧《楚庄王》、《檀香刑》的舞台呈现

昨天听到波达先生的讲座我很受启发,但我恐怕没有办法像他一个人干所有的事情。今天其实是替几位舞美设计师在这里演讲,我跟舞美设计师的合作都非常的愉快。跟大家分享我作为一个导演,从音乐出发,在歌剧整体艺术上的认识,讲一下《音乐的视觉形象》这个话题。

歌剧艺术核心的艺术表达形式是音乐

歌剧艺术核心的艺术表达形式是音乐,但音乐又不能完全涵盖歌剧艺术的艺术特征。一部成功的歌剧,它要有同时具备戏剧性和文学性(诗歌)的文本,要有触及灵*的音乐写作,要有能力超强的乐队和指挥,要有歌唱及表演能力一流的演员,也要有导演、舞台美术等视觉传达部门的二度创作的呈现。可以说所有创作部门在一部歌剧的创作中都显得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但是,这所有的创作都必须是以音乐创作为本的。

以音乐创作为本,建立“音乐的视觉形象”

昨天我们看见波达先生的作品都是久经考验的歌剧经典,这些作品的作曲家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我们对他们的音乐都非常熟悉,曾反复观看、聆听的。

但是中国的原创歌剧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最近10年,外国的歌剧导演都进入中国来排外国的经典歌剧,作为中国的歌剧导演,我们更多的精力投身到了新的原创歌剧当中去。

音乐的创作、剧本的创作是首要的,但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但要让观众听懂,还要看懂。所以,二度设计团队在我们中国歌剧的创作当中至关重要。以音乐创作为本,建立音乐的视觉形象,这是我一贯的追求。

所有的创作都必须是以音乐创作为本,建立“音乐视觉形象”,这听起来是个较为抽象的工作,但是在具体的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他却较为明确的判断标准。你听《圣母颂》你可以想任何的东西,但是歌剧不一样,有剧本、剧情。那就是我们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让观众看到的东西,是不是能够在观众感知中形成和谐统一,是否能让观众发自内心的觉得他听到的和看到的是“一个东西”。我想这是我作为导演,在自己专业的角度对本次论坛的主题一种来自导演视角的解读和呼应。

第一个切入点:文本切入

这里所说的文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学剧本、另一个是剧目的总谱,又有音乐又有剧情。歌剧既然是“剧”,在文本中一定会体现出“题材”“情节”这两个要素,既然是“歌”,文本中一定会呈现出一度创作者(编剧、作曲)的“抒情”和“表达”,前者为“体”后者是“气”。这是建立“音乐视觉形象”的最值得依靠的构思起点。

所以我几乎参与了每一个戏的一度创作,介入到编剧的结构当中去,我自己也编过歌剧,比如说歌剧《再别康桥》、《红河谷》都是我的编剧。

歌剧《楚庄王》

以歌剧《楚庄王》为例,在处理音乐文本时,为此建立的“音乐视觉形象”的构思的起点就是要:“像”。这个“像”字可以衍生解释成“以符合观众想象”为立足点。为此,我们的设计师张武在整个舞美设计中,从一开始就将他的创作起点扎根于历史悠久的“荆楚文化”之中,从古代青铜器皿的纹路中汲取灵感,同时又将眼光放在辽阔的夜空之中,从月球、火星等天体中萃取元素建立了该剧独具特色的心理时空。青铜乃国之重器,象征着权利、礼法、社会等级构成,这是现实的层面,而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又是与中国古代宗教、祭祀、精神层面密不可分,恰恰这个故事又发生在荆楚,这可是出过屈原《九歌》和《天问》的土地。用两种形象来建构舞台的虚实空间,建立音乐的视觉形象就最恰如其分了。

歌剧《檀香刑》

另一部作品《檀香刑》,这部作品思辨的核心是“人”,舞美设计刘科栋在创作中深深抓住了这一点,于是我们在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永远都不完整的“人”的形象。人体的部位在不同的场次中被分别解构,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器官,直到全剧快要完成的时候才渐渐拼凑出一个“人”的大致轮廓。这一个设计,或者说这一个“音乐视觉形象”是直奔着一度创作者想要表达核心去的。为这个思辨性极强又相对有些晦涩的表达核心在视觉形象上做出了一个贴切的注解。

第二个切入点:立足传统,当代表达

立足传统的当代表达,我觉得我30年创作了这么多戏,一直遵循每一部戏都有寻找根源的一个过程,这个“根”一定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是历经时代流变天然萃取到现在没有消退、没有消亡,并且形成“文化符号”的视觉元素。《楚庄王》里的青铜纹路,山石肌理,《檀香刑》中提炼的象征民间信仰的“彩绘人面”“提线木偶”,象征封建束缚的“三寸金莲”“朝服纹样”,象征朴素生存哲学的“人体经络图”等等,无一例外的是给我们建立的“视觉形象”在美学和文化依存上找到了“根”,有了这个“根”,我们建立的视觉形象才不是空中楼阁,才让观众在接受创作者的视觉形象过程中减少“误读”,才能成为承载音乐,这一抽象艺术形式具象形象的载体。

当代表达就在于当代的审美,不能窠臼于原来的传统。必须要站在现在审美高度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结构和加工。在《楚庄王》里,月亮并非是古人眼中的皓月当空,而是一种当代天文学月球表面肌理的形象出现,那坑坑洼洼的环形山表明了我们这轮月亮不是想要表达“明月几何把酒当歌”的浪漫,而是一种强大戏剧情境中,剧中人在经历的“tobeornottobe”的煎熬。这种没有粉饰的真实,恰恰是音乐想要传达出来的情绪,也是视觉形象必须要表达传递清楚内涵。而《檀香刑》里,由于题材本身的深刻性,这种具有当代审美的表达就更多了,大家可以从具象的图片中有更直观的感受。

歌剧作品

案例分析

歌剧《楚庄王》

模型

舞美设计张武的舞美阐述

想象不出还能够有什么别的剧种更加合适表现楚庄王这一历史人物。所以作为舞台设计,他发自内心地希望用这样一次创作准确生动地表现楚文化,宏伟壮观地表现中国民族歌剧。所以作为舞台设计,深切地希望将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用歌剧的形式搬上舞台,让观众重读历史的同时、欣赏古典音乐的同时领略到独树一帜、驰骋辽阔的楚文化。

在他的创作想象里,《楚庄王》的所有人物是存在于宇宙当中的,人物命运是随着星际运动而斗转星移扣人心弦的。在极其激烈的碰撞与矛盾之后,人物受到了锻造而得以升华,及宇宙的所有力量于一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所以舞台上充满了宇宙的星河,行星的撞击与夹缝,月球与土星木星的表面肌理等视觉形象,营造出表演者的动作与心理的时间和空间。

舞台剧照

面对歌剧《楚庄王》的场景重复使用较为频繁,在场景设计方面并不希望拘泥于剧本的限制,而是以时间为线索,以人物情绪为线索,表达戏剧在特殊情境下所呈现的空间。比如“郊外”,我就设计了三种郊外提供给不同的戏剧情绪。比如“宫廷内景”,也是根据不同的规定情境下的戏剧情绪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布景。甚至“匏居台”,也有三种时空下的处理,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地顺应戏剧以及音乐的情绪。

青铜器皿的局部,寻找恰当的角度置于舞台,不仅形成一个放射性空间,有利于演员声音向观众区传达,更是形成了一种蓄势待发的张力,让舞台的主视觉充满动感,感觉好像随时准备起飞的战机,等待着时机成熟,飞向天空展翅翱翔。舞台上布满青铜器花纹,楚风楚韵弥漫于舞台。圆形的匏居台,成为重要的表演空间,随着空间的转变,自由上下舞台。情绪的变化、时间的变化、规定情境的变化、音乐情绪的变化成为布景变化的动机,画幕与浮雕、雕塑与车台有机地运动,形成空间变化所特有的节奏韵律,将歌剧的独特魅力展现在剧场中,成为一种祭祀、仪式盛典、文化现象……

舞台剧照

歌剧《檀香刑》

《檀香刑》12月4号、5号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莫言的这部小说我很早之前读过,编成剧本以后我先看了剧本、钢琴谱,读完了以后我感觉到从文学到戏剧的力量,从音乐到视觉的推动,特别是一股山东民间艺术的气质扑面而来,仿佛那一片高密大地之下不可遏制的生命力,以令人震惊的面貌闪现在我脑海里。

相比“伟大压不倒的《檀香刑》(小说)”二个小时内的歌剧必定要浓缩,浓烈,浓重才能与之匹配。

地域特色、当代审美和国际化的面貌,这三个特点要相得益彰。以戏曲“双簧”式的表演,结合当代戏剧解构主义的手法,引发观剧者不可思议的艺术想象,让那一曲“咏檀”的悲歌,直击人心,响彻云霄!

民间元素原物及历史照片

这个戏与我们以前的歌剧可能不太一样,我和舞美等主创在采风时找了大量民间元素原物,都是山东高密地区的民间原物。

慈禧太后的手,提线木偶

舞美设计刘科栋的舞美阐述

这是一个具有魔幻传奇色彩的、怪诞戏谑的、具有冷幽默又让人心里发毛的、猛生战栗感的气质歌剧,具有强烈的寓言色彩,他希望未来的舞台呈现会有别于大多数的歌剧,应有极强的形式感和具有非写实、非常规、造型奇特的视觉感,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大量非抽象形象组织塑造的前提下,进行了超写实扭曲夸张的现代处理手法。独特的造型感是平庸和奇艺的对撞,极力营造出一种现代歌剧的氛围,并设定一种视觉方式让人来体验。因此它的风格样式应该既有扎扎实实的古朴形象,又进行当代观念的后现代拼合,最终独树一帜,会是中国当代先锋气质歌剧的最佳题材。

草图

选择带有非常鲜明的中国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素材,如彩绘面人、提线木偶、针灸偶形、三寸金莲、太后扳指、朝服纹样等。从中提取人体不同位置的局部形象,如手脚头颅等,并用两组万花筒的滚动装置,搭建一个强烈夸张的视觉体系,既有夸张的色彩、强烈突出的形象,又隐含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色彩,给人又狠又怪又过瘾的奇特视听感受,并在观剧后陷入深刻的思考中,这也是舞台艺术对社会影响的高级体现。

模型

舞台剧照

结语

总而言之,让我们回到本次论坛的主题“做为整体艺术作品的歌剧设计”,作为一名歌剧导演,我对歌剧创作的理解是,歌剧是以音乐为本的,让各种艺术门类相互协作,达到和谐统一的舞台艺术桂冠。我们每一个创作者,必须要以整体的眼光来进行自己负责部门的创作工作。

今天我只是仅仅从“音乐的视觉形象“这个切入点部分表达我对歌剧创作整体性的一点认知,也只能说是“管中窥豹”。因为时间原因,我仅展示了舞美设计的阐述及过程,而我们团队的灯光设计、多媒体设计、服装设计、化妆造型设计、道具设计、音响设计、舞蹈编导等,每位艺术家都有从采风灵感来源、文字设计阐述、设计图、模型小样、到舞台呈现的保贵资料,其实这个整体性设计拓展到歌剧的每一个创作部门。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舞美大师论坛上表达我的个人创作感悟,更十分高兴这次大师论坛能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