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香韵幽幽入宫苑 [复制链接]

1#
正规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焚香,是古人雅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而世人亦用“香火因缘”来引申彼此紧密的宿世缘分。这分香火因缘却说的是道教、佛教的香花供养,还有世代传续的宗族祠堂中的袅袅香烟,与日常生活中的焚香划分开来。从古至今,人们相信香烟具有传递隔世信息的功能,世人内心里的各种愿望要借助于香烟的升腾,达于需要诉求的对象,圆满个人的心愿。

而日常生活中的焚香活动,则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古代人们抑制霉菌、驱除秽气的卫生保健习俗。

贵为朱家王朝帝室苗裔的历代唐王们,在南阳居住期间是如何用香的呢?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虽然对同是屏藩的北静王府没有太多的描述,但细读之后,从其笔下仍然可以窥探明清两朝世家的用香细节,了解中国传统的香文化。

《红楼梦》中记载了20多种生活用香,有秦可卿卧室里洋溢出的“甜香”,令宝玉梦入太虚幻境;或者黛玉窗扉飘出的“幽香”,使人神清气爽;而宝钗袖中散发出的“冷香”,则叫人暗暗称奇。

书中详细记载了藏香、麝香、梅花香、安*香、百合香、迷香、檀香、沉香、木香、冰片、薄荷、白芷等不同品类的香料,道出了明清之迹官宦家庭选用的香材。

古代的香品形制原本不多,晋唐时多为香饼、香丸,至宋朝方有线香出现。而通过《红楼梦》可以了解到明清时期的香品已经大为丰富,有香饼、盘香、瓣香、线香、末香等类型。

香品中的时髦玩意儿在书中也有描述,《中秋夜大观园即景》的联句中,黛玉和湘云有“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的对句,描述的就是香道文化中的篆香。

其实早在宋代洪刍的《香谱》中已有:“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的记载。

早期的篆香又称百刻香,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寺院常用燃百刻香作为计时的方法。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

由此看来,篆香除了作用于空气清新,以及夏秋驱蚊的妙用,还具有计时器的功能。

回到《红楼梦》,宁荣二府各项活动中,有着诸多的焚香场景:祭祖拜神,宴客会友,抚琴坐禅,熏炉祛病。袅袅香烟,卷舒聚散,使人感受到肃穆、亲切、高雅、温馨、恬淡、静谧的情调。因而联想,唐王府用香是否比宝玉家更为讲究呢?

香品有很高的医学价值,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焚香属于外治疗法中的“气味疗法”和“熏蒸疗法”。中国制香所用的原料,绝大部分是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可起到免疫避邪、杀菌消*、醒神益智、润肺宁心、养生保健的作用。

香料中所含药物的成分不同,气味也有差异,制出来的香有着不同的功效,分别有解*杀虫、润肺止咳、防腐除霉、镇痛健脾等各种功用。其中成分较广泛的是南阳盛产的艾草,对杀菌祛*功效显著。较为典型的案例,即南阳人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居家薰燃,所起到的预防性作用。

《红楼梦》中提及的安息香,载于唐代的《新修本草》,是安息香科植物青山安息香或白叶安息香的树干受伤后分泌的树脂,主要出产于泰国和苏门答腊。安息香与麝香、苏合香均有开窍作用,均有开窍辟秽、行气活血的功用,临床多用于卒然昏迷、心腹疼痛等症。

薛宝钗在叙述“冷香丸”的配伍时,说和尚曾经给了一包“异香异气”的末药作引子,指的是某种有止咳化痰平喘的芳香药。至于《红楼梦》中所描写的玫瑰露、梅花点舌丹、十香返*丹等中成药,都为中医芳香类药物。

传统中医的芳香疗法可分为嗅香法、佩香法、燃香法、浴香法、熏香法等。

传说东汉医圣张仲景曾教人以丁香、艾叶、藿香、紫苏、雄*、朱砂等药物配制成各种方剂的香药制成香囊,供人悬挂佩戴,用来预防疫病。至于今日风行的艾草系列产品,以及药枕、元气袋、减肥巾之类的保健品,都是这种传统香味疗法的延伸。流传于今的明清时期精美的丝绣香裹,便是那个岁月王公贵族们留下来的生活遗存。

在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里,无论贫富贵贱,祭天祀祖必不可少,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家家户户都少不了流香溢芳的氤氲香烟。

除了焚香外,古人还常用香饼熏衣增香防霉,用香末置于书橱画甑中驱虫防蛀。

东汉灵帝时蔡质在其《汉宫典职仪式选用》中记载:“尚书郎、女侍史二人洁衣服,执香炉烧熏。”说明汉代的宫中,香炉不仅仅是燃香所用的器具、祭祀用的陈设器具,人们利用香饼燃烧后香具上留有的余热,拿去当做“熨斗”,衣物上便也粘染了香气,由此联想大观园中姑娘们的衣饰缘何香气袭人了。

纵览中国古代的香文化著述,汉代有郑玄的《汉宫香方注》,隋朝杨广的《隋炀帝后宫香药方》,五代孟昶的《后主香药方》,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论香》,证实皇室以及达官显贵们,是香料及制品的主要消费者。

大唐帝国的贞观年间,皇帝们喜欢使用化妆品,并将口脂、面膏等美容药物赏赐给文武大臣。据史料载,当时每年皇宫中需要进贡十万多盒的兰膏、绛血、红雪、腊脂、五药膏脂、面脂、面药等十几种香药,供君臣嫔妃们使用。

宋代庞元英的《文昌杂录》载:宋真宗时,宫内有28个香药库,用来贮藏各地进贡的名贵香料。明代余继登的《典故经闻》中说,明宣医院的奏折,见有尚衣监需辟虫香两万斤,奏请皇帝诏令派人去福建等地收购时,朱批阅云;“此非急务,不必遣人,且香药安用许多?可减其十之七”。尚衣监是专门管理皇帝后妃服饰的官职,辟虫香则是一种专门用来熏染衣物,防备虫蛀的香料。从这则史料中了解到,仅宫中一个尚衣监,一年便有两万斤的香料之需,而明宣宗此举也称得上是一位节俭恤民的君王了。

明代学者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记载了78种古香方名,并将香分类为清心悦神的幽闲者、畅怀舒啸的恬雅者、远辟睡魔的温润者、薰心热意的佳丽者、醉宴醒客的蕴藉者、祛邪避秽的高尚者等不同类别。

旧时宫苑焚香事,今朝百姓皆爱它。唐王宫苑尚香和当下品质之家的爱香,皆为精神层面的享受,或供于佛炉,焚于琴案,熏染卧榻,那丝丝香韵,带给我们的是身心的愉悦和回味。相关链接★汉代医师的制剂神器丨青铜撮★一蓬白露宛成霜★月坛秋分祭秋月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