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我国的“卢氏黑黄檀”(俗称大叶紫檀)为豆科黄檀属中的一个树种,其学名为Dalbergialouvelii,商品名为Boisderose,产于印度洋岛国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杨家驹先生在《中国红木》中记载:卢氏黑黄檀“心材新切面橘红色,久则转为深紫或黑紫;划痕明显……酸香气微弱,纹理交错,有局部卷曲,气干密度0.95克/立方厘米。与其同属于一类木材的还有一种即海岸黄檀(DalbergiamaritimaViguier)”[12]。实际上,杨先生对于卢氏黑黄檀心材颜色的观察与我们所见到的家具的实际情况有不少差距。新开面颜色橘红色,异常艳丽,但也很快就会变乌,颜色不干净,呈咖啡色或灰乌色,也夹杂黄色或浅黄色,宽大的深色条纹明显。
卢氏黑黄檀劈裂残片,其颜色鲜艳褐红,黑色条纹及布格纹明显。
卢氏黑黄檀径切面颜色深紫,黑色条纹明显,久后则呈暗灰色透黄,表面并无琥珀质感。
檀香紫檀弦切面,颜色紫红,鲜明纯净,纹理清晰,久后呈深紫褐色,琥珀质感明显。
为了让大家容易分辨檀香紫檀与卢氏黑黄檀,将其心材的识别特征列表如下:
檀香紫檀与卢氏黑黄檀之识别特征
新锯木材有酸香味正是黄檀属木材的特征之一,而紫檀属木材香气弱或有清香气,二者是截然不同的。近一两年来,有一些人在出版物中或其他场合高调批判“唯材质论”,在某些方面有积极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消极因素或夹杂私欲。我个人认为“唯材质论”有两方面:其一,它忽视了家具的审美艺术,仅仅注重于木材的贵贱或流布于市的显赫名声;其二,古代特别是明朝、前清是十分注重家具材质选择的,不同的木材有着不同的颜色、自然纹理、味道、光泽、比重、油性或手感,故真正留下来值得玩味的家具肯定是家具中的艺术品,日常使用功能已退居其后,它赋予了文人特有的理想、抱负与审美,抑或成了自身人格化的、具有特定审美情趣的艺术品。所以文人家具对于不同木材的使用与选择是严肃、慎重的,而不是心血来潮或反叛的、趋利的。不同的家具使用不同的木材,你想表达什么、说明什么,你的理想或审美是什么,从木材的挑选与使用可以看出人的情趣、艺术涵养的高低,家具的造型、神韵更是一个为人所难、让人百思而求其解的、痛苦而幸福的艺术创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