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对羽毛扇并不陌生,诸葛亮手持的就是用白鹤羽毛制成的“白羽扇”。《语林》上记载: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边,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的扇子已与诸葛亮的名字一样深入人心,只要提到诸葛亮大家都会联想到他有这样一把羽毛扇。
羽毛扇是中华传统工艺品,在我国,用羽毛作扇,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晋崔豹《古今注》中记载:“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扇”字从中国象形文字的角度理解,就是用禽羽制作而成的,有门户的人家才有权使用。据前秦王嘉《拾遗记》记载,羽扇始于周昭王时期,有盂夏取鹊翅为扇之说。
清﹒张燕昌《羽扇谱》中记载说,羽毛扇“古今注谓其制起自殷高宗,周礼巾车为重翟。说者谓仅在仪卫。至三国时,诸葛亮捉白羽扇指挥三军。始为今羽扇所昉,其产以湖州为盛。每岁采羽选刷,或白或染,汇合成扇,复用利刀破羽管,用鹤鹳等尾下甬毛毛缀之,以美观。所用鸟羽种类不一,而以雁鹰为多见”。湖州最老的羽毛房店是邱义丰,已有一百七、八十年历史,而在该店创设以前,湖州羽毛扇已盛行百余年。由此可见,湖州羽毛扇是中国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民族传统产品之一。
湖州羽扇有着毛片平薄,质软风柔,制工精致,式样美观的特点。人们常说此种扇子扇出来的风是“和风”,特别适宜于老、弱、病人及孕妇使用,不会扇出病来,因而被人们誉为“纳凉妙品”。虽然它有很多优点,但是随着今天科技的发展,羽扇这种纳凉用的物件也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夏天我们使用电扇、空调解暑,现在羽扇的功能也仅限于欣赏与收藏了。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它的制作方法。
湖州羽扇制作精致,想要制成一把羽扇,需要经过选毛、出片、洗片、理片、缝片、接管、串毛、装柄、整形、装绒、绘画等十一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操作,整个工艺过程要求一丝不苟。做好一把羽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把较为考究的扇子最长需要4天。
1、选毛
之前制作羽毛团扇的羽毛采用野禽和家禽两种,野禽主要用洪泽湖、鄱阳湖,等湖泊周围芦苇丛中的雁、鹰、鹤、鹳、氏鸟、鹭鸶、天鹅和青鸡等野禽的翅尾,如今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使用的羽毛多为家养的白鹅和灰鹅的翎羽。这些羽毛先要经过挑选和整理,择整齐洁净者为上,次者剪下毛管用于后面的工序。
2、理毛、打捆、穿片等步骤
这一步骤就是从一整捆整理好的羽毛中挑出长短相近形状相配的,按照扇形排列成扇面左右对称、首尾对齐摆好后再用竹签顺次穿过这些羽毛的毛管。
3、洗片
这一步骤是指用笤溪水来冲刷羽毛。湖州苕溪水的水质好,洗出的羽毛粘而不枯、柔软光滑而且富有光泽,这也是湖州盛产羽毛团扇的一个主要原因。
4、修片、缝片
修剪羽毛并用特殊的手法将羽毛缝制起来,完成这一步骤,羽毛团扇的扇面也就基本完成了。
5、接管装柄
羽扇配制扇柄是很讲究的。据《湖州府志》记载:湖城人制鹅毛扇,“其柄即将羽管劈丝编织,大抵用鹅羽,其贵重者用鹤饰柄,用玛瑙、檀香链铜丝为钉铰,其价有至数金者。”尔后,一般扇柄用竹、木制成,有的采用山羊脚骨加工而成,山羊骨扇柄最大的妙处是久执手中不觉潮热,高档扇则用象牙和兽骨磋制成为柄。制扇艺人完成把扇后,有的还要在扇柄上端用羽毛管劈成篾扎成一只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小菱角,真是独具匠心,构思巧妙,锦上添花。
黑山羊角扇柄
6、包菱
包菱就是将底部靠近扇柄部分修剪过的羽毛管包起来使之与扇面上原有的羽毛管融为一体。
7、对羽毛团扇进行排扇整形
除以上基本步骤外,羽扇制作还有许多复杂的工艺,如手绘花鸟虫草、山水风景等,这是一项兼具精湛手艺和细致耐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