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炉轻烟,红袖添香,平添几许淡雅;
暗香数许,静气养生,复得一点清心。
香道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悠久,它与茶道、花道、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文化现象。宋代丁谓《天香传》中记载:“香之为用从上古矣”。
唐宋以来,随着外来香料的大量输入,逐渐形成了以文人为主导的用香文化,各种香具、香料、香谱、香仪都日趋完善,并留下了诸多关于香事的诗词歌赋。
而如今,香道更是慢慢演变成了时尚文化,在瑜伽、修禅、阅读、办公、冥想、静坐乃至民间习俗祭拜等日常行为活动,都有香的身影。
那么,动辄上千上万的高香,
和普通几块钱一盒的香有什么区别?
贵的香,就一定是好香吗?
化学香与自然香,有何区别?
无意中在海边散步,发现一块臭臭的,
还有点发软的石头,你会带回家吗?
今天上午,由台海网、海峡导报、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项目传习中心共同发起的
非遗大课堂——传统技艺系列讲座
开讲啦!
11月10日上午,我们邀请到了厦门市香道研究会会长,省级非遗传承人陈建兵老师,为我们讲述“闽南天然香”的守护故事。以及如何制香、焚香、有趣的用香方式,共同来感悟和体验这传统时尚文化的精粹。
陈建兵
陈建兵,同安人,厦门市香道研究会会长、厦门“妙吉祥”香道文化企业的掌舵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十年前,他放弃了银行工作的“金饭碗”,回乡继承了祖传衣钵,始终如一坚持天然香事业。在他的带领下,“妙吉祥”成为在中国甚至东南亚同业中都叫得响的金字招牌。
不仅如此,陈建兵还创办了香道培训学校、制香技艺传习中心,与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厦门市香道研究会,建立了国内唯一的中国香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和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香文化,馨传千年,源远流长。
香,亦香亦药、亦师亦友。
化学香精与纯天然香料相比,
虽然香味相似,香气更浓。
但如果追求香的品质和保健养生等功效,
两者却是天差地别。
而且在气味的灵性和感官的刺激上,
化学香精也无法与纯天然的香气相媲美的。
讲座伊始,陈建兵就大家最关心的“天然香”与化学香与大家做了分享,化学合成香的制造原料多为煤或石油化工产物。虽然气味芳香,但香气刺激性大,焚烧时有大量苯类物质产生,对健康危害严重,容易让人心气浮躁。
而天然香料正好相反,几乎都是药用植物,不仅气味芬芳,而且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成分,有较高的养生价值,天然香料即沉香、檀香以及各类草本、木本香料,只要品香者保持适当的距离,天然香对人体不仅无害,还十分有益。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鉴别香品则主要靠经验
01
看外观
一般来说,天然香颜色大多偏灰,哑光色,不艳丽,
相对份量偏重,表面略糙;
而化学香常用染色剂调出漂亮的颜色,
用化学添加剂使表面光滑洁净,
或过于艳丽或完美。
有的还在上面雕龙刻凤,廉价感十足。
02
闻香品
化学香中调有人工合成的香精,
常温下即有一股化学香精(卫生香)的味道,
或像香水,或像化工厂有时候释放的味道,
即使还没点燃,没开包装,就能闻到味道,
那就是化学香,不会错。
纯正的檀香有一种略感油腻的清甜味;
纯正的草香有明显的天然草药香味。
草香价格通常比较便宜,造假者一般也不屑于仿制。
03
问价格
有位小伙伴问了,上万块的香,和普通香,有什么区别?
化学香成本低廉,因此售价相对较低,
往往几元、十几元就可购得,并且数量可观。
而采用天然香料制成的单一香品或合香,
相对售价会高一些。
因其原料的采集、香品的制作等等环节
都需遵循相应的配比与原则。
而且天然香特别是沉香,
原材料价格就是很贵的。
《甄嬛传》中有如下一些桥段
刚进宫不久的甄嬛从自己寝宫的树下挖出名贵麝香,从而知晓前任妃子为何小产的原因,第一次明白后宫争宠的可怕;皇帝为防止华妃的年氏家族独大,长年特制的欢宜香导致华妃终身不孕;甄嬛被猫抓伤,安陵容送来含有了极少量麝香的舒痕胶,加之其早先在华妃宫中闻到的欢宜香,一起导致了其小产。
陈老师说,电视剧虽然有夸张与不科学的成分,但香的医用价值也确实令人称奇。香料属于气味芳香的药材,多数本草类书籍根据功能常将其分归于芳香化湿、活血行气、醒神开窍等类药物中。
香气可从口鼻入,从毫毛孔窍入,通于肺腑气血,对身心两方面都有很直接的影响。所以,好香既要芳香宜人,还须不危害健康,且能调养身心。
讲堂上,陈建兵旁征博引,其实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都是著名的“香人”,大凡古代的文人雅士都曾在沉香的熏陶下谱写过诗词。在很多画作的不起眼角落里,也常常摆放着一炉轻烟。
So
小编这里简单粗暴总结一下:
一炉好香,清风浮动,
能让你感应天地之间,
上善至美的风与水的涌动
加持你,穿透你,环绕你,如你内心的风云,云卷云舒。
未知在都市森林中穿行不息的您,
是否也曾在静夜之中,焚一炉好香,
静待东方之既白......
当然了,有好香也要有能识货之人
陈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
说的是数年前,
有个“陈先生”漫步厦门沙滩,
无意中拾得一块拳头大小、味道腥臭的物体......
那是年6月1日午后,陈先生和家人一起到观音山海边沙滩游玩。突然,陈先生瞅见一块拳头大小的块状物,立即捡了起来,没想到这东西臭臭的,还有些发软,他觉得恶心就丢了。没走多远,陈先生又折返回来,捡起了那个块状物,“它的味道似曾相识。”陈先生在海沧经营一家香道文化公司,对香料小有研究,去年曾购入几块不大的龙涎香,而此块状物的味道和龙涎香十分相似。犹豫了一会儿,陈先生觉得自己运气没那么好,再次扔掉了它。没走多远,陈先生又后悔了,这一次,他捡来一个塑料袋将块状物装进去带回家......
而这位陈先生就是今天在“非遗大课堂”的陈建兵老师,
厉害不?
所以说,识得一份好香,说不定哪天,在厦门海边漫步的您,
也能收获一份大惊喜!
品香论道还能欢乐玩”泥巴”
“我们都有玩泥巴的天性,香泥是成品香的原始状态,根据我们的设计,可以把它制作成不同形态的香品。”
陈老师向大家演示如何制香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香制作技艺,
陈建兵老师还准备了五台挤香机,
精心设计了动手体验环节。
一团艾草香泥,
在大家手中造型各异,
锥形、线形、盘状……
小朋友们也加入到制香的行列中来,
使出吃奶的力气,
心无旁骛地转动挤香机把柄,
挤出“面条”粗细的线香...
一时间,教室里欢声笑语,每个人都恍若穿越千年,沉浸在手工制香的匠心情怀之中。
现场声音:心灵对话之旅
体验过制香之后,
陈老师还邀请现场观众一起分享心得
曾小姐:
我以前以为“香”只是香味上的体验,老师讲的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香可以传承这么久,更多的是一种美学上的累积。我们今天能够静下心来,亲自体验制香的过程,这个过程已经足以让人想要感受这炷香的魅力了。
卓女士
今天的课程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而且是代表性传承人,您给大家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的博大精深,因为香道它涉及到了宗教、审美、历史,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应该持续地开启对非物质遗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