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叁德悟檀香文化会近代中西方檀香文化交流 [复制链接]

1#
檀香作为古代重要交易货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檀香最早作为香料被西方人输送到中国,中国也就成了檀香做大的檀香消费国。最早从事檀香生意的是葡萄牙人,后来随着葡萄牙人对帝汶统治的衰败,退出了檀香贸易,渐由荷兰人取而代之。随着檀香生意在中国的日渐红火,也随着继葡萄牙人对帝汶檀香木经营的萎缩,中国的部分边民和其他西方人开始介入檀香木买卖。较早参与的是荷兰人,他们最初是以为清朝入恭的形式开始进行檀香贸易的。清顺治十三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德豪伊尔到访北京,随身带有“檀香十石,共一千斤恭进”,这是荷兰人继葡萄牙人之后,以入恭的方式开始携带檀香至中国,延续着檀香的国际贸易。随着檀香贸易及檀香产品的不断发展,西方人不仅将大量的檀香木运抵中国进行出售,获取高价利润,而且开始了檀香木的深加工,17世纪初叶,在荷兰人为清朝进贡的品名中就有了檀香油的记载。康熙五年,在荷兰方的贡物中,内有“檀香三千斤”。翌年的贡品则有“檀香20石,檀香油1罐”。油从木中提炼析出,“质地芬芳,很受人们珍视”。从此可以看出,西方人在17世纪就开始了檀香精油的提取。17世纪的荷兰人不仅从事着檀香货品的贸易,还因此建立了亚洲的海上贸易网,他们将东南亚的胡椒和檀香木等产品卖往中国,换回丝织品等,转手日本,赚得白银;复去购买印度的棉织品,再回南洋换取檀木及香料。如此这般,远近流转,彼此易物,进行着二道贩子的角色,这种角色也使得荷兰人在物品异地交易中,获取了更多的利润。由此,荷兰人也成了继葡萄牙人之后,主要从事经营檀香贸易的西方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