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网刷屏莫言在B站给3亿中国青年写了一 [复制链接]

1#

五四青年节前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写了一封信——《不被大风吹倒》。

在这封信里,莫言回答了粉丝向他提出的问题:“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

还没有看过的朋友,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去看看。

第一个故事,是莫言讲他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这也为后来的他创作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

年莫言出生在山东高密,几乎是在苦难中长大的。他曾回忆说过:“自己是一个在饥饿、孤独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

要知道,莫言走上写作道路的最初原因,就是为了能一天吃三顿饺子。

莫言4岁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总是吃不饱饭,饿死人是常事;后来,他又在“特殊时期”辍学,眼睁睁地看着别的孩子每天上学放学,自己却要孤独地放牛和割草。

幸运的是,在当时文化荒漠的情况下,莫言竟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

“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

正是这本书陪着莫言度过了那些艰难时刻,让他认识了更多字,而童年里的苦难经历也都成为了他日后笔下的素材。

像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形容红萝卜是“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裹着活泼的银色液体胡萝卜”,只有经历过极度饥饿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有想象力的文字。

而这段文字背后的故事是12岁的莫言,因为太饿偷拔了生产队的一根萝卜,被狠狠教训的一段经历。

也难怪有人说,苦难童年成就了今日的莫言。我想真正饿过肚子的人,才会理解他的经历,更能在他的作品里共情。

第二个故事,是莫言和爷爷一起遇到大风,感受到爷爷与狂风对峙不屈的精神。

小时候的一天,跟爷爷去割草回来,拉着车走时遭遇了诡异的大风天;车上的草被刮得满天飞,莫言也被刮倒,但此时他的爷爷:

“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

直到风停,爷爷才直起腰,但就是爷爷与狂风对峙的画面给莫言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开始学习写作的莫言,虽然屡屡遭遇退稿,被打击得身心疲惫,但依然在坚持写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就像当年的爷爷,大风中也没有退后半步,这何尝不是一种胜利。

如若不是当年的坚持,哪有现在的《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等这些经典作品,莫言哪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一封信,莫言希望他的亲身经历能启发大家:“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

没有只站在过来人的角度,没有激情的鸡汤,也没有爹味十足的说教。

整个视频里,都是他用讲故事的方式在缓缓说着,分享他曾经历的艰难时刻,带给他知识与力量的书和人,以及从中获得的启发。

《不被大风吹倒》是B站连续第3年,为五四青年节准备的特别节目。

年,国家一级演员何冰走上舞台,让《后浪》一讲成名;

年,位初中生说着《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今年,莫言给大家准备了一封手写信《不被大风吹倒》。

相比《后浪》里热血鸡汤浇灌,相比《我不想做这样的人》里被一群初中生们“教训”,我想今年莫言的这封信更容易让青年们喜欢。

同时我也很惊喜,B站今年怎么会一改前两年的画风,请来莫言呢?

去年我还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