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那里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你能想象三百年前的人是如何“发朋友圈”又怎样评论的吗?春风将用两期的时间和大家分享清代的一本随笔小品文集《幽梦影》。
《幽梦影》的作者张潮,号心斋居士,为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顺治年间的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公检法的副部长),在优渥家庭长大的张潮,没有富家子弟的狂妄,却多了几分自由洒脱。
他的博通经史、爱好广泛、小说、刊刻、戏曲均有涉猎,但与历史上许多才子一样,他也没有逃出仕途不得意的怪圈。
1
壹
1
涨潮十三岁时开始学习八股文,他未来十几年中的学业进展,可以用初试不第,再试不中八个字来总结。
到了四十二岁时才以岁贡生的身份捐了个翰林院孔目的小官,这个官有多小呢?是翰林院典簿厅下的文书人员,满人官衔可以算从九品,汉人的话没有品级。
仕途的不顺意,没有让张潮失意落魄,反而投身于更加自由而广阔的创作之中,我们熟悉的《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核舟记》均出自于他编纂的《虞初新志》。
除了日常编书、刻书、创作,他喜爱与名士饮酒赋诗、畅聊天地,与之来往有孔尚任(桃花扇的作者)、张竹坡(评点家)、梅文鼎(天文学家)等人。
通过张潮来往的信札与记录,我们不难想那是多么恣意潇洒的宴集,在江南的烟雨里,他们听着雨,作着诗,檀香袅袅间,文字如泉水一般流淌。
张潮四十八岁的时候,《幽梦影》付梓,这部书文字不多,但一行一句,皆从胸次体验而出。处处透露着作者对这世界灵动的观察与独到的体悟。
时人称《幽梦影》片草寸花,均有会心,遥水近山,不遗玄想。张潮用自己灵动的心,将世间万物的灵气书写出来。
1
贰
1
此书在编排时,上列张潮的原文,下为各家的评点,张潮说一句,下面就会有人对其进行评说,或是赞美,或是引申,或是调侃,言语间恣意洒脱、诙谐幽默,起来颇有贴吧“盖楼”和朋友圈评论的感觉。
例如他曾写过一段四忧论,即为月、书、花、才子佳人而担心忧虑,那么他分别担忧什么呢?
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担心明月被云遮,古书为虫蛀,百花遭风雨摧残,才子佳人薄命早逝,有此四忧的人是菩萨心肠。张潮所忧的四事,一看就是文人的感时伤怀的习气,下面的评论又是怎样的呢?
余淡心说:洵如君言,亦安有乐时耶!
余淡心倒是较为看得开,世间好物大多都不圆满,若世事皆做如此想,人生有何时有快乐可言。
江含徵曰:“我读此书时,不免为蟹忧雾”。
为蟹忧雾是说,古人经常能在大雾后,看到道旁有僵死的螃蟹(或是气压较低,缺氧而死),于是便会在雾天担心蟹的安危,比喻人有慈悲之心。
江含徵看到楼主张潮的话,便也说自己有慈悲之心,没想到下面的评论却将他戳穿。
张竹坡说:“江子此言,直是为自己忧蟹耳”。
张竹坡这个人,我们后面会详细讲到,他当即点破江含徵,小江,你这么说恐怕不是出于慈悲之心,而是口中馋虫作祟,害怕吃不不到新鲜螃蟹吧。
两人斗嘴的时候,尤悔庵实在看不下去了,在下面评论了总结性的发言:杞人忧天,嫠妇忧国,无乃类是。”你们上边这些人啊,真的是闲的没事干,都在这卖弄酸腐,无病呻吟,瞎担心!。
1
叁
1
他们除了互怼,还有互吹!《幽梦影》开篇张潮就读书的时间段选择,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书籍的内容和深度,决定了要在什么样的季节去读,如寒冷的冬天才能凝神聚气的去读儒家经典。
曹秋岳抢到了首评:“可想见其南面百城时”。
南面百城,是指一个人的藏书多,曹秋月多会说啊,言下之意是讲,你看看张潮能有这样的感悟,一定是他饱读诗书啊!第一人互夸之后,第二个人来了。
庞笔奴点了个赞之后说道: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
老兄,读经史子集都需要分时段,您这本幽梦影真是一年四季都能读。古人的高级互捧,丝毫不逊色于现代人。
在这部书中,此种妙语不断,而我最喜欢的是张潮对世间万物的观察,对美的享受。
1
肆
1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
春夏秋冬,各有所美,各有其声。于山水田园之间,与好友对弈,月下品箫,山中松涛阵阵,水边划桨声起,人生的宁静美好,或许都在这一刻体现。
张潮说完之后,大家也有同感,点赞留言。
*仙裳说:“此诸种声颇易得,在人能领略耳”。
这些声音,我们时时刻刻都能听到,可是能静下心去品味的却不多,的确,鸟啼时烦心,蝉鸣时喧噪,万物皆在自由发声,我们的心却不自由。
朱菊山曰:“山老所居,乃城市山林,故其言如此。若我辈日在广陵城市中,求一鸟声,不啻如凤凰之鸣,顾可易言耶!”
城市的车水马龙,掩盖了这自然之声,有时偶尔的一声清脆鸟啼,不知道是否将你也拉回那自在逍遥的山水之间。
张竹坡说:久客者,欲听儿辈读书声,了不可得。
词人蒋捷曾写过一篇听雨,描写了在人生不同的三个阶段,听到雨声时的心理变化,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羁旅时的乡愁,总在形单影只时最为浓烈,张竹坡也听到了声音万种,却独少了孩子们那郎朗的读书声,此时的寂寥之情可见一斑。
《幽梦影》名字来源于金刚经中的六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刹那中品味永恒,让我们穿越时光,与张潮对坐,与他一同感受这世界的灵动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