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78年小学生掏鸟蛋,意外掏出价值50 [复制链接]

1#
白脸风有什么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lx/141222/4541965.html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多时候,人们费尽心血都找不到的东西,却往往存在于他人触手可得的地方。

例如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一件价值50亿人民币的千年国宝,觅宝多年的专家尚且捉摸不到它的踪迹,最后竟是让三个掏鸟蛋的小学生给找到了。

那么,这件价值50亿的千年国宝究竟是什么呢?这几位小学生又是如何发现这千年宝藏的呢?

时间回到年的夏天,地点为苏州的某所小学。

某日下午,或许是教室太过炎热,三个孩子竟公然在课堂上用饮用水打起了“水仗”。很快,孩子们的顽皮引起了老师的不满,老师当即便命令他们来到教室外面罚站。

说到底,当时这三个孩子也不过十来岁,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又哪里按捺地住心思乖乖罚站呢?三人在教室外还没待多久,一个主意稍大的孩子便怂恿道:“不如趁此机会,我们三个到校外痛痛快快地玩一下午吧!”

听到他的建议,其余二人心中仍有些犹豫,但架不住胆大孩子的诱惑,最后便纷纷点头同意了。

为了避免被校门口的校卫逮住,三个孩子选择了翻围墙的方式离开校园。经过好一阵折腾,这三位小魔王终于顺利来到了学校外面。脱离了老师的管控,三人又将去哪里玩耍呢?

不同于如今随处可见的网咖,电玩城,80年代的孩子,尤其是生长农村的孩子,能玩耍的地方都比较稀少。课余假日里,孩子们要么下水摸鱼,要么遛狗捕鸟。这不,看着不远处绿意盎然的树林,这三个熊孩子当即就决定进去掏些鸟蛋玩玩。

说到掏鸟蛋,在越来越多的鸟类濒临灭绝的今天,这种行为无疑是违法的,情节严重者甚至会被判处10年的有期徒刑。不过回溯到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备的80年代,孩子们对捕鸟活动大多不以为然,加上三个孩子年纪尚小,就更加不会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对了。

听着林间此起彼伏的鸟啼声,这些顽皮的孩子早已心痒痒,七嘴八舌地商量起了掏鸟蛋的计划。一番讨论后,三人决定派出几人中最会爬树的老二打头阵。

接到任务后,老二不负众望,嗖嗖嗖地窜上了树桠。可谁知待他准备伸手掏鸟蛋的时候,却因身高不足,连鸟窝的边都挨不着。

看着这幅情形,树下的两人急得跟个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纷纷叫囔着让老二先下来,换三人中个子最高的老大上场。

而等老大爬上树后,他的个子倒是够得着鸟窝了,但他的体重也是三人中最重的。还没等他向这群可爱的小鸟伸出恶魔之爪,巍巍颤颤的树干便再也承受不住他的重量,让他狠狠摔了个屁股墩。

正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眼看老大老二都因一个小小的鸟窝败下阵来,最不会爬树的老三便也不服气地逞了个强,最终也“如愿以偿”地栽了个大跟头。看着枝丫上可望而不可即的鸟蛋,三位难兄难弟也只好垂头丧气,就此放弃。

正当这三人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突然耳边竟又传来了一阵鸟鸣声。三人仔细一寻,原来这阵叫声是来自不远处一座破旧的塔上。

说起这座古塔,那也是大有来头。据村中老人所述,这座古塔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是苏州城第二古老的宝塔。

相传,在佛教最为鼎盛的唐时,每至夜里,古塔中总会散发出五彩缤纷的耀眼光芒,因而古塔也叫做“瑞光寺宝塔”。

所谓祥瑞之处必有宝物,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千年古刹如今早已青苔满地,残叶凋零。然而无论是各大盗墓集团还是考古学家,都坚信着塔中必有价值不可估量的瑰宝尚未挖掘。

言归正传,看着不远处塔上的鸟儿在不断啼叫,三个好动的小孩便再也又燃起了寻鸟蛋的决心。为了不惊扰这些高处的鸟儿,几人蹑手蹑脚的朝着这座古塔出发。不同于干瘪的树干,这座7层古塔足有43米高,且每层楼都安有上下通行的楼梯。

伴着脚下不断扬起的尘土,三个孩子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往上爬,努力向鸟儿的巢靠拢。

等三人爬到第三层的时候,突然塔璧一处松动的砖块引起了几人的注意。调皮的老二将这砖块往外抽走后,几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个里面竟然空心的架构。

“哎,你说这座塔这么陈旧,该不会里面藏着什么宝贝吧?”看着塔璧处的“别有洞天”,年幼的老三打趣道。“之前那些专家都来了那么多次,要真有什么宝贝,也早就被发现了,哪里轮得到我们这些小孩呢?”对于老三的猜测,老二显然有些嗤之以鼻。

听着伙伴们的讨论,平时最有主意的老大眼珠子一转,随即神采飞扬道:“要我说,甭管里面是不是真有宝贝了,这挖掘古塔可比掏鸟蛋好玩多了。要不我们继续往里挖挖,说不定咱们还真能发现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听到老大的建议,其他两个小孩也表示了赞同,于是原本打算掏鸟蛋的三人立马将目标转向了古塔,兴致勃勃地捣鼓起了这个神秘的机关。

随着三人你一砖我一砖的进度,原本仅砖头大小的空洞逐渐扩大成了能容纳三个小孩的洞穴。

看着眼前这个神秘的洞穴,三个小孩面面相觑。犹豫了一会儿,小孩们终究是好奇心战胜了恐惧。

几人手拉着手,一齐踏入了这个几百年来都未曾有人踏入过的领域。等三人进入洞穴后,映入眼帘的并非是他们想象中的巨大宫殿,举目可见的除了漆黑,依旧是漆黑。

尽管心中充满恐惧,但不想无功而返的三人还是硬着头皮在黑暗中四处摸索。最终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好一阵探索后,几人竟然真的在一处隐秘的角落摸到了一只足有1米高的大木箱以及放置在箱子上的一本古籍。

“该不会宝物就藏在这木箱里吧?”听着同伴的猜测,其余两人也心头一喜,暗道这次真的走大运了。激动无比的三人此时纷纷拿出了吃奶的力气,把木箱从洞穴中拖了出去。

正如所有失传已久的武功秘籍重见天日般,这个黑色的箱子重见光明的那刻,无论是其周边不断荡漾的珠穗,还是箱面雕刻着的栩栩如生的花纹,都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芒。

为了更好地观察这个木箱,三个不知轻重的孩子竟直接将这个木箱从三楼扔到了光线更好的一楼。而随着箱子的赫然倒地,只听见箱内传来了一阵沉重的裂痕声,似乎是箱子里什么东西给摔坏了。

眼看着刚才这一举动貌似损坏了箱内的东西,孩子脾性的三人也顾不上那么多,风风火火地就把木箱子给打开了。

正当孩子们兴冲冲地将这个木箱打开后,发现里面竟又嵌套了个小木盒。而等三人耐着性子将这个小木盒打开后,找到的却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金银珠宝,而是一个和这座古塔长得一模一样,已然断成两半的小木雕。

“大概是刚才扔箱子的时候弄碎的吧!”三人悻悻地讨论着。不过,几个小孩除了心里有点遗憾外,却并没有过多的激动。毕竟,这座小小木幢,除了样子精美外,在他们看来,甚至还不如鸟蛋好玩。

确认里面再无其他宝贝后,兴致缺缺的几人将东西放回木箱,又开始研究起了手中的古籍。奈何几个小娃娃不过十来岁的年纪,对着这本破旧而又写满经文的书籍,实在提不起兴趣。

看着天色变暗,三人一合计,便把这古籍一把火给点燃。而那时的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本用以照明的古籍,竟是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妙华莲华经》,如今恐上亿人民币都难寻一本!

回到家后,逃学加上晚归的三人组难免受到家长的斥责。而看着孩子们个个蓬头垢面的模样,家长们恨铁不成钢,逼问其下午究竟上哪*混了。而就是这么一问,就让他们听出了不对劲。

古塔,机关,洞穴,木箱。这些元素串联到一块后,联想到这些年来考古专家们隔三差五就来考察古塔的事情,下午孩子们在塔里发现的东西必将不同寻常啊!

意识到这一点后,保险起见,三个孩子的家长便相约一起报了案。

很快,在民警和当地文物局的相互配合下,关于瑞光寺宝塔的新一轮考公工作再一次拉开了序幕。

而这一次的考古行动,和以往无功而返的结果不同的是,在这几位熊孩子的误打误撞下,藏在这千年古塔下的旷世国宝,竟然真的重见天日了!

根据三位孩子的引导,考古学家们在古塔内发现了他们口中的黑木箱。木箱高约高厘米,宽为42.5厘米。

而在见到木匣子的那一刻,专家们纷纷发出了惊叹声:“你们看整个木箱都还是含有防腐成分的银杏木打造的嘞,难怪可以千年不腐,千年不坏。”

除去木箱的材质后,更让专家们惊喜的是木箱表面绘制的图案。木箱表面明明画的是英明神武的四大天王,却完全没有任何失真的感觉,反而会给人一种得见其人,身临其境之感。而这,得益于绘画的流派属于宋朝壁画风格。

那么,根据历史记载,这座起源于三国时期的古刹,为何会有那么多宋朝的风采呢?这就得从瑞光寺宝塔的前身--舍利塔说起了。

和如今仅有7层的瑞光寺宝塔不同的是,舍利塔原本有13层之高,是三国东吴赤乌十年(公元年)所建,其意义在于功德聚顶,囤积福泽。

而等到宋朝时期,随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说法的出现加上五代时期对塔的过分修葺,这座13层的舍利塔也便被宋人改造成了7层之高,演变成了今日的瑞光寺宝塔。关于这一演变,根据木箱内壁的“大中祥符六年四月十八日记”的字样可以得到证实。

清朝咸丰十年(年),随着封建王朝的日益腐败,再加上鸦片战争,百姓民不聊生,国内大大小小的战乱不断迭起。原本香火鼎盛的瑞光寺和瑞光寺宝塔也在这乱世中逐渐走向了衰败。

都说乱世守不住钱财,那么为何衰败了多年的瑞光寺宝塔中,竟还会有如此不朽不腐的千年国宝存在呢?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起古代僧人的藏宝方式了。相信很多人都曾在电视里看见过这样的桥段:每当寺庙经济困难的时候,那些一向清贫的老衲们总能在巨大的佛像后面掏出些金银珠宝,用以渡过危机。

事实上,这种藏宝方式正是佛寺中最低级的藏宝手段--金心银胆。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旷世珍宝,僧人往往会选择更加高级的藏宝方式,那便是将宝贝藏在宝塔内不易被人发觉的暗格机关中。

根据时代的不同,哪怕是将宝藏藏于宝塔中,其形式也是大有讲究的。像是唐宋的佛家宝贝往往是藏于宝塔的高层,即天宫藏;而等到明朝时期,随着地宫“产业”的发达,僧人也便开始热衷把宝贝藏于宝塔的地底下,即为地宫藏。

例如如今发现的这个装载着宋真珠舍利宝幢的木匣子,属于宋代的文物,应当是藏匿于宝塔的高处的。

而那些缺乏文物知识的野盗们,倘若一个劲地拿着工具往地底挖,自然是挖不到什么宝贝的。

言归正传,当意识到眼前的木匣子里很有可能装的是宋朝的宝幢时,专家们都欣喜若狂,连开启木箱的动作都轻柔了许多,生怕惊扰了里面的千年国宝。

遗憾的是,因为之前三个熊孩子们的种种鲁莽举动,那个装载着国宝的小木匣已然有所磨损。

而里面那个价值50亿人民币的宋真珠舍利宝幢也已经裂成了两半。尽管后来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修复,宝幢的形状大致回到了当初的模样,但无论是它的做工细节还是颜色底蕴,终究是无法回到从前了。

仔细观察这座镶嵌着4万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的宝幢,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其须弥座上那头翻云覆雨的九头龙和8只活灵活现的银狮,还是佛宫间那只被八大护法天神守护着的玉制葫芦小瓶中的9颗舍利子,亦或是塔刹上点缀的水晶、玛瑙等塔世间七宝,无一不昭示着这座宝幢的弥足珍贵。

一座通高厘米的宝幢竟会存在如此之多独具匠心的设计,这样的作品哪怕放在科技兴荣的现代,也恐怕很难出现第二个!

考虑到宋真珠舍利宝幢背后巨大的研究价值,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个旷世瑰宝,文物局便将这个宝幢连同在古塔里一齐发现的檀香三连佛龛等佛门宝物转移到了苏州博物馆进行妥善保存。

从此,这个因小学生掏鸟蛋而重现人间的宝幢,被再次尘封了起来,成为了苏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不过,这次尘封的性质并不同于以往。为了能让世人欣赏到这座千年国宝的雅观,博物馆特意根据宝幢原型细致地打造出了一幢展览品,用以来馆者的瞻仰和欣赏。

都说缺憾也是一种美。倘若没有这三个孩子来到古塔上掏鸟蛋的无心之举,这座尘封千年的宝幢或许今日都还在这座古塔中沉睡不醒。

尽管孩子们在唤醒这个千年国宝的动作有些粗鲁,点燃经文照明的行为有些莽撞,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误打误撞的行为,这些千年之美才得以重现人间时。而作为欣赏到这份美好的世人,更应对这份偶然心存感激。

为了感谢孩子们对文物界的贡献,年,苏州市*府为其颁发了用以嘉奖的奖状,并特意赠送了50多斤的粮票给孩子们的家长。

除了这些物质奖励外,更让当地的民众感到高兴的是,随着宋真珠舍利宝幢在塔内被发现的消息的传播,该地竟然一举成名。

许多游客更是慕名前来,瞻仰这座供奉着千年国宝的古塔。都说旅游是带动乡村振兴最好的手段。在这种积极的文化旅游氛围下,原本破旧萧条的瑞光寺宝塔得到更好的修缮和保护。

尽管宝物不在,凭借着塔内恢弘肃穆的佛光和旁边寺庙里袅袅香火的诵经声,这座千年古塔如今已然成为了苏州有名的旅游胜地,成为了世人洗涤心灵的家园。

与此同时,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落靠着旅游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和这座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宝塔,一齐走向了更加光明的未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