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堪与诗经媲美的新陈风三章,诠释了 [复制链接]

1#

题记:越古老,越美好,《诗经》最早诠释了中国式的审美,把中国人的美学价值生活延宕了三千年,只消一声吟诵,便风林秀木,伊人重现,萧瑟满怀。中国香文化,是传统文化里特有的一种玄妙无声的语言。香,虽然是一种飘渺无形的东西,却能使人于丝丝馨香之中,调息吐纳,通鼻开窍,愉悦身心,陶冶灵性,可谓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才竞相成癖,惜香如金。

古老的陈州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人祖伏羲定都之地,公元前30世纪,炎帝神农也都于陈,并于此地尝百草、艺五谷。万亩龙湖有香蒲更有香荷,湿地自然保护区物产丰富,这种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背景,自然衍生了厚重的“香文化”。

中原关于“香文化”的记载,常见于寻常佩戴的“香包”和“香囊”,这不仅与中国博大精深的香文化相去甚远,而且也很难以满足日趋增多对香文化感兴趣读者的需求。为此,著名艺术家张华中先生翻阅大量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撰成新《陈风三章》,期许读者在温馨弥漫的芳香中,充分体味周口“香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使得当下生活在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紧张的人们,能放慢一点生活的脚步,纾缓一下疲惫的心灵。作为周口籍文化学者,张华中先生一直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路上,尽毕生所学,不断为这笼真火续薪添柴,这种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精神永远值得后来人尊敬、学习。

摄影:李然

陈风三章

张华中

《神农百草》

采采苦辛①,莫敢遑②门。

察其寒热③,医吾疟沉④。

采采⑤草,莫敢遑觉。

究其温平,服之不夭⑥。

采采芣苢⑦,莫敢遑憩。

辨其君臣,化吾痰疾。

采采牛伤⑧,莫敢遑床。

明其佐使,饮之不恍⑨。

采采百草,莫敢遑寮。

日遇百*⑩,为吾驱魈⑾。

注:

①苦辛:草名,可治疟疾。

②遑:暇。

③寒热:寒热、温平,君、臣、佐、使均为中医用语。

④疟沉:疟疾重貌。

⑤(hěn):草名。“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

,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山海经》)

⑥不夭:不患病。

⑦芣苢(fǔyǐ):车前子,叶可食,实可药,利尿、止痰。

⑧牛伤:草名,服者不厥(中医称昏厥,即手脚冰凉,突然昏倒。)“有草焉,其叶状如榆,方茎而苍伤(伤就是刺,苍伤即青色的刺),其名曰牛伤,其根苍文,服者不厥。”(《山海经》)

⑨恍:神志不清。

⑩《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有药石,炎帝以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这里的“百*”是个约数。

⑾魈:传说中的独脚*怪,这里指疾病。

《蒲之根》

刏刏蒲葭①,厄台之辖②。

惠而席扇③,聊以桑麻。

捋捋蒲*④,厄台之藏。

贻之于药,通淋舒胱。

择择蒲绒,厄台之宬⑤。

洵美寝枕,琅琅黎明⑥。

剥剥蒲根,厄台之墩。

弦歌七日⑦,承流斯文。

注:

①刏刏(jǐjǐ):切割之意。蒲葭,即蒲草,蒲子。

②厄台:又称绝粮祠,弦歌台,是纪念当年孔子厄于陈蔡绝粮7日弦歌不止而建造,位于淮阳县城外西南隅的南坛湖中。

③惠而:惠然,爱好貌。

④蒲*:中药名,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其功效为止血、化瘀,通淋。蒲棒下部分待成熟后,成为蒲绒,可以填充枕头。

⑤宬(chéng):古代藏书的屋子。

⑥琅琅:读书声。前人诗云:“书声隐隐月溶溶,似谱弦歌写素衷”,故有“弦歌夜读”之名,为淮阳七台八景之一。⑦弦歌七日:指孔子陈蔡绝粮,七日弦歌不止之事。

《香佩》

于以①茝②囊,于项之上。

及笄之时,煜煜其光。

于以椒缨③,于腰之中。

而立之年,振振④其声。

于以檀匣⑤,于腋之下。

不惑之岁,烨烨其华。

于以兰钿⑥,于膺之前。

天命之知,馨馨其廉。

于以麝冠⑦,于额之间。

耳顺之后,盈盈其贤。

注:

①于以:问词。

②茝(chǎi)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③椒缨:用申椒做的带缨穗的香袋。

④振振:仁厚貌。《诗经·周南·麟之趾》有“振振公子”句。

⑤檀匣:用檀香做的长形香囊。

⑥兰钿: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内有兰花的香佩。

⑦麝冠:装有麝香,外形像鸡冠一样的香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