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拜托有些传闻就别信了看紧你的辛苦钱吧 [复制链接]

1#
呼和浩特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170112/5199035.html

有些流传挺广的话,重要前提被“删减”了,今天,我们带你看看全貌。

各位檀香,周末好,又到了檀谈时间。

怎么进行资产配置呢,上一期我给大家讲了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策略,能够覆盖所有气候的全天候策略,今天我们来聊聊另一位老朋友——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也是进行资产配置的。

你眼中的巴菲特可能是这样的:一个靠股票价值投资成为全球首富的老爷子;格雷厄姆的学生,股神,鼓吹长期持有;每天躺在办公椅上来5罐可口可乐;还是指数基金全球“代言人”,在遗嘱中提到要买标普指数基金;提倡集中投资,鸡蛋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牢牢的看好篮子......

你可能不知道,巴菲特年轻时是一枚货真价实的大帅哥;他是说过买指数基金,只是后边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被营销号删了;巴菲特是崇尚集中投资,但集中投资还有一个大大大前提(是什么呢?卖个关子,认真听下去),你要是光学字面意思,一把梭某只股票,可能会遭遇格雷厄姆式破产......

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巴菲特,真实的资产配置观。

在对待现金态度上,巴菲特和史文森很像,都不喜欢持有大量现金资产,都是激进派。

巴菲特在年给股东的信中,提到了对资产配置的建议,他讲到:

“我这里所提的建议,与我在遗嘱中列出的一些要求基本一样。其中一条就是:为了能让我的妻子获得更好的收益,我会在受托遗产中加入一部分现金。我的投资建议非常简单:将10%的现金投资于短期*府债券,剩余90%的现金投资于一个低成本的标准普尔指数基金。我相信这个投资组合的长期收益会优于大多数投资者获得的收益。”

按这个策略做长期投资,90%仓位投资于股票,10%持有短期国债,结果怎么样呢?

在-的40年间,组合实际回报率为5.35%,最大回撤率-49.78%。同期股票实际回报率5.71%,最大回撤-54.12%;短期国债实际回报率只有0.99%。

收益高出不少,代价是承受剧烈的波动。

巴菲特很激进,国人理财大都很保守,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没有交叉。

西南财大对上万个年收入中位数在元以上的城市家庭做过调查,发现他们的金融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比例高达42.9%,还有13.4%为理财产品,保险占比17%,股票和基金占比分别只有8.1%、3.2%。

低息和保障类资产占比逼近73%,风险资产占比还不到15%,和巴菲特的配置观恰好相反。

我在之前的课程强调过,信用货币时代,现金为王是伪命题。货币发行量在增加,物价上涨,工资却没有增长,叶大美傻乎乎地把钱存银行,90%买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存款,10%买权益类资产,没法跑赢通胀。

那叶大美应该怎么打理她的万呢?不一定非要学巴菲特这么激进,可以参考前两节课讲过的耶鲁模型、桥水全天候策略,拿小本本记好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在权益资产投资上,巴菲特给普通人的建议是——买指数基金。

由此,他成为指数基金的全球“代言人”,大家听到巴菲特都这么说了,得,买股票指数基金就行了。

事情没那么简单。先看看他如何为指数基金“代言”。很多营销指数基金的文章里,都会提到一个故事。

年,巴菲特设下一场*局,挑战所有基金经理,*注是50万美元。前来应战的基金经理,选至少5只主动型基金,如果10年后它们的表现比标普指数基金好,这50万美金就归他。

直到年,才有第一位来应战的基金经理——泰德·西德斯。他选了5只FOF基金,也就是专门投资基金的基金。这5只基金持有多只基金,等于雇了多名华尔街精英来帮忙挑战。

结果呢?到年底,标普指数基金在此前10年内,年化收益率超过8%,5只FOF基金同期年化收益率还不到3%。

其实,泰德在离比赛截止日还有8个月的时候就认输了,他认可巴菲特老爷子说的,主动投资基金高昂的管理费和被动型基金相比,处于劣势。

什么叫主动管理型基金?什么叫做被动型基金?

简单点说,基金经理主动择时选股,决定买多少买什么,就是主动管理型的。

通常来说,他们既要择股,又要择时,承担的压力大,所以收的管理费高。

被动型的,就是挂钩指数决定买什么,不必花太多时间研究,压力也小,所以管理费低。

主动投资基金最大的劣势,成本高。

拿国内主动型股票基金来说,指数基金管理费一般每年0.5%,主动型股票基金的在1.5%到2%,差了3-4倍。而且,管理费每年都会收取,时间越长,指数基金管理费的优势就越明显。

王五买万指数基金,管理费每年只要0块钱,买主动型股票基金每年要1.5万-2万,等于收益被吞掉一大半。

更可怕的是,主动管理型基金从长期来看,业绩跑不过被动基金。

主动管理型的股票基金,通常择股还要择时,胜率不高,巴菲特那场比赛没多少基金经理愿意干,原因就在于此。

考虑一个问题,名基金经理和只猩猩去预测市场,都有人或者有猩猩能连续预测准确,你怎么判断他是靠运气还是靠实力取胜?真正靠实力、而不是运气跑赢指数的基金经理,少之又少。

先来看看美国不同风格的主动型基金与其相应风格的被动型指数基金的胜率对比。

截止年6月底,Morningstar提供的49组对比数据中,只有7个数据是主动型基金的胜率超过50%,跑赢了被动型基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动型基金胜率越来越小,到10年时,胜率最低,随后十五年、二十年维持在20%上下。短期业绩好坏受不可捉摸的因素影响太大,说明不了什么,但时间越长,随机因素影响的程度会降低,数据的代表性就越强,更具有参考意义。

国内主动管理基金经理业绩要好一点。年到年的三年时间,权益类主动型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被动型基金(包括被动指数型、指数增强型)业绩收益率对比。

在年慢牛行情中,主动型基金收益中位数略高于被动型基金收益,和年是震荡上涨行情,主动型基金收益中位数均高于被动型基金。

有名的基金经理还面临着王五抢基金的压力。

一旦某个基金经理长期业绩做好了,王五和叶大美们会争相买入,基金规模从几亿暴涨到上百亿。

管理20亿的资金和管理亿的资金所需的能力不一样,基金经理不得不被迫改变风格。比如他原本偏爱中小盘股,规模膨胀后不得不去买大盘股,买大白马,成为被资金裹挟的操盘手。哪怕基金经理不喜欢大白马,也不得不买,成为接盘侠。

哪怕是像彼得·林奇这样的基金经理,也只是早期资金量小的时候意气风发,资金量暴增后,收益也没以前那么耀眼。

指数基金是被动型基金,是复制某个指数的成分股。指数涨了,基金也能跟着赚钱。属于小农经济靠天吃饭,不求战胜市场,只求拿到市场平均收益。

不管是标普、纳斯达克指数,还是沪深、中证、创业板指数等,长期走势都是昂头向上。

如果你是像王五一样的投资小白,既不懂技术、也不懂基本面分析,连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市场前景都搞不清楚,我建议你通过指数基金参与权益市场投资。

就像巴菲特说的:通过指数基金定投,一个一无所知的投资者实际上能够超越大多数专业投资者。

巴菲特自己做了资产配置,他留给家人的遗产里面告诉大家要资产配置,要投指数基金,但他又说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集中持股,收益最高,那我们到底要集中持股,还是进行资产配置?

做集中投资,那到底买几只股?

想要一探究竟的檀香,请移步视频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