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88年夏威夷航班之殇,万米高空秒变 [复制链接]

1#

年一架从夏威夷希洛飞往檀香山的波音-的客机,在飞行途中,多米的高空中突然机舱爆裂,顶部脱落,变成了一架“敞篷飞机”。那么在机舱内的乘客的生还几率有多大呢?此次空难又有几人遇难几人生还呢?

你现在看到的这架飞机就是波音公司在年,为了配合美国市场的需要,在波音-的基础上研制而来的波音-。隶属于波音系列,迄今为止已发展出14个型号。这是一个超大的系列,大到什么程度呢?这样说吧,全球在飞的飞机当中,每一秒钟,就有家波音在执行飞行任务,每5秒钟就有一架在起降。可以说这个系列的飞机,是民航历史上最成功的窄体民航客机系列之一虽然它在燃油经济性和载客量上得到了很大的升华,但是它也是全球事故最多的飞机。简单的介绍完波音系列后,正式步入本期视频的主题。

空难细节

让时间把我们拉回大年4月28日,这是一个晴朗少风的日子,春日的阳光洒落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海面上,泛起阵阵波光。希洛机场和往常一样,进进出出的人流络绎不绝,起降的飞机来来往往,好一派繁荣的景象。下午一点,一架波音-的阿罗哈航空号班机,正停在登机口,等候乘客登机。这是一架专门从夏威夷希洛机场飞往檀香山的专线飞机,整个航程需飞行35分钟,是比较短的距离,但是这条航班的班次往来却非常的频繁。在飞机的登机口,已经有3名空乘人员,准备就绪,热情的欢迎每一位乘客登机。在登记时,一名女乘客发现舱门的右边有一道细长的裂纹,当她在迟疑要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给机长的时候,后面的乘客和空乘都在热情的招呼这位女乘客赶紧登机。进到机舱后,她内心依旧是有一丝的不安,可是转念一想,自己并不是专业人士,而且飞机在起飞前都会有专业人士进行检测。既然飞机在正常接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就找到自己座位坐下了。

就在这位女士前排的一个名乘客,也有一种不祥之感,她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但是就是感觉很心慌,于是他给空乘要来一杯水,并将座位改到了最后一排的空位上。没想到是这个举动却在之后的遭遇中,让她险象环生。

20分钟后,飞机开始滑向跑到,准备起飞。在飞机滑动时,会产生晃动和一些噪音。不过这些现象对于机组人员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了。因为这架-的飞机,已经服役了19年,这些噪声和晃动都是因为飞机部分零部件老化产生的。并且在降落和起飞时也会有晃动。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但是并不影响这架飞机能够正常的起飞。毕竟服役超过19年的飞机比比皆是。而且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员的经验也是相当的丰富。罗伯特·劳伦斯·肖恩斯泰默是本次航班的机长,在上飞行了个小时,算是经验非常丰富的了。而他升任机长也才短短一年。马德琳·林恩·汤普金斯担任本次航班的副机长,别看她是个女飞行员,可是飞行经验是很成熟的。驾驶的是从超过小时,总飞行时间超过了个小时,机组还有三位经验丰富的乘务员和一名局方观察员。

此时飞机已经停在了跑到,等待塔台的起飞命令。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这架飞机今天的第一段飞行任务,而是第9段。前6段飞行任务是另一名副机长配合完成的,在第7段的时候,换上了马德琳,在前几次的飞行途中,一切顺利,飞机系统、动力装置、机身结构都没有发生异常。马德琳配合飞行的第7段是从檀香山飞往毛伊岛,第8段则是从毛伊岛飞往希洛。这是第九段飞行任务,是从希洛飞往檀香山。第7段和第8段的飞行和之前的几段一样,也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由于整个飞行过程都比较的平静,两名飞行员在抵达希洛后,并没有检查飞机的外部。甚至都没有离开过驾驶舱。

年4月28日下午1点25分,飞机驶出跑到,冲向云霄。飞机在爬升阶段,状况依然良好。由于这是短途飞行,所以飞机上并不提供餐食。但是空乘人员还是会给每一位乘客送上一杯饮料。20分钟后,也就是1点45分,飞机爬升到米的巡航高度,也就说说再过15分钟左右,飞机就可以落地了。两名飞行员也放松了心情,开启了自动驾驶模式。然而就在此时,一声巨响传来,紧接着就是驾驶员身后呼啸的风声。副驾驶马德琳回头的时候,眼前飘的到处都是飞机的碎片。可是飞机的舱门不知所踪。而客舱前排的座位上方竟出现了一个35平米的大洞。客舱内一片狼藉,好一会儿乘客才反应过来,他们发现有两名空乘被装晕在地,另一名空乘却不知所踪。因为噪声太大,两名飞行员根本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而此时飞机的时速依然在公里以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骑摩托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当车子在高速行驶的时候,身边的风声让你很难听清后座人员发出的声音。然后把这个噪声放大50倍。你能够清楚此时机内用口语交流有多难。飞机顶棚被掀开的一瞬间,安全带很好的保护了乘客,没有被强大的气流给吸出舱外。但是现在有面临着两大考验。其一便是,飞机随时都有可能在空中解体,其二就是乘客暴露在严寒且缺氧的高空,时间一久就会导致他们出现低温症或窒息。经验丰富的机长,立马品意识到,要想保住这些乘客的生命,就必须将飞机的高度降低,于是他用手指比划,副驾驶立刻明白了机长的意图,然后两人迅速的拉起操纵杆。突然的快速下降,让乘客更是惊恐万分。因为机尾和机头就只剩一块地板相连,机头弯曲度下降了一米,再加上碎片的阻挡,乘客根本无法看清驾驶舱。他们不知道飞行员是否还活着,甚至连机头在不在都不知道。

我们现在来模拟一下,波音-阿罗哈航空号航班上,乘客此时的心里状态。在心理上,当处在危险境地的时候,想到的一定是比自己处境更危险的即将发生的未知画面。脑海里浮现的这种画面,或许就在下一秒出现。你说这得有多恐怖。要是这些乘客因为看不到驾驶舱,会不会认为飞机的头部已经不再飞机上了。若果飞机的驾驶舱没了,那么后面的乘客的生还率就几乎为0。就在大家惊恐绝望致使,一名清醒的乘客,发现飞机的头还在,于是就告诉大家,飞机的驾驶舱还在,然后乘客又问,飞机还有人驾驶吗?空乘打电话给驾驶舱,却没有人回应,空乘只好说不知道。然后这位空乘向乘客问了一个基本得不到答案的问题,这里面有没有会开飞机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此时飞机里的人得有多恐怖,多绝望。

幸运的是,机长和副机长都还活着,而且还在尽最大努力的拯救他们。很快飞机的高度就降到米的高度,这时飞机平稳了下来。舱内的乘客也能够正常的呼吸了,这时候有人发现飞机还有人在驾驶,真实喜出望外。空乘也极力的教导大家做好迫降防撞的准备。现在能够马上迫降的机场,唯有附近的茂宜岛机场。机长对飞机现在能承受的转弯和迫降压力的大小无法确定,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飞机龙骨还能支撑多久。也不知道飞机能不能迫降成功。但是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很快副机长玛德琳就和茂宜岛机场的空管联系上了,并提出了紧急迫降的请求。茂宜岛的空管和地勤人员,立刻清空了跑到,消防、急救全部到位。此时的飞机的速度已经降到了公里每小时,但是这个速度明显过快,可是机长还是按下了打开起落架的按钮,此时机长才发现,飞机的液压系统似乎也出了问题,操作台显示后起落架成功放下,但是前起落架却没有打开,不论怎么操作都无法打开前起落架。于是副机长提议,可能是系统受到了损伤,仪表上数据已经不准确了,或许前起落架已经打开。于是机长让副机长联系塔台,让地勤人员观察飞机的起落架是否完全打开,自己则在绕机场飞一圈。

经过多处地勤人员的观察,发现飞机的前后三个起落架都完全打开。驾驶舱内收到飞机起落架正常的消息后,机长通过飞机电话,告诉机内乘客和乘务,飞机即将迫降,请大家做好防撞准备。而此时乘务也在一次的教大家做防撞动作。机舱内一个叫做玛马歇尔·本田的乘务员,为了保护昏迷的同时,她没有返回自己的座位,而是紧紧的抱着同事,以免他再次受到伤害。

经过机长和副机长的熟练操作,飞机在跑道上一路火花带闪电终于停了下来。这一刻飞机的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本次空难共造成了65人受伤,7人重伤。只有航班的空乘主管克拉拉·贝尔兰辛,因为在事发时,给乘客送水被强气流吸出机舱外身亡,其余的95人全部生还。

经过调查发现,最先破的位置就是舱门处,也就是那位那乘客在登机时发现的裂纹的位置。这架飞机是波音生产的第架波音-的客机。它最高服役年限是20年,这架飞机从服役的第一天到空难的发生,总共工作了19年,飞行次数高达多次。也就是说飞机不止服役年限过高,就连起降的频次也非常的高。高频次的起降和加压,使得飞机长时期处在应力之中,尤其是客舱部分。理论上讲,飞机在高空时,为了乘客的安全,会给机舱加压,机身就会膨胀一点,当飞机回到地面和,机舱内不再加压,机身就会恢复。这种细微的变化,人体是感应不到的。但是频次越大,使用的年限越久,飞机的结构就会发生改变。而本次空难就是因为舱门处因为应力的作用,形成了一条裂纹,在飞机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舱内的空气压力大于舱外的压力,在飞机高速的飞行下,导致机舱顶棚被掀翻。调查的结果是,这场空难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波音设计上的不合理,也有维护上的失误,还有像天书一样的指令。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架飞机该退役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