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25640.html“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
——丁谓《天香传》
中国的香文化从上古就已出现,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香的使用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并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历来有“形神共养”的调护理念,强调情志因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以“香”为用的香药在情志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其他身心疾病的预防及预后过程中也起到改善情绪、协同治疗的辅助作用。
/Pexels
《中医大辞典》对“香”字的解释为:“五臭(音xiu,第四声,同嗅)之一。香为土臭,入通于脾,故为脾之臭。”香字的本义指五谷甘甜之香。而五谷皆由土而生,脾属土,具土之性,因此将土生之谷香归属于脾。
《药品化义》言:“香能通气,能主散,能醒脾阴,能透心气,能和合五脏”。“香入脾”的作用本质为行脾气,突出药物之“气”对于脏腑气机的作用,具有营运脾气、鼓动中焦斡旋,以及运脾化湿、促使气动湿化两方面的作用。
/Pexels
脾属土,主管情绪思虑,被认为是负责思考、专注、学习和记忆的心理面。因此当使用一些香药用于统摄运化以及健脾舒气时,能更好地处理自我价值认同低落以及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本草纲目》言:“中焦气滞宜芳香,以脾胃喜芳香也。”芳香中药多辛温香燥,善舒畅气机、宣化湿浊、醒脾助运。如苍术、厚朴、广藿香、鸭脚艾等能芳香化湿;木香、檀香、炒麦芽等能悦脾开胃。
/Pexels
此外,结合“治未病”理念,用中医香疗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及时用香药干预,达到既病防变的目的。并在疾病的初愈阶段,用香疗来促进人体的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巩固治疗,做到病后防复。
/Pexels
需注意的是,因气香之品具有行脾气、运脾化湿之功,因此,长期过用气香类药物,或使用不当,令脾升太过,能够耗伤脾气,致津液亏损。如《景岳全书》所言:“大凡气香者,皆不利于气虚证。
简单来说,就是脾胃气虚者不适合使用香药,应先以补气为主,气足方可行气。
参考文献:
1.刘珍珠,钱柯宏,刘修超,刘雨昕,翟双庆.“香入脾”理论发微[J/OL].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邵牛,包利荣.从“香”探讨中医情志病的调摄[J].
3.赵海平,康林之,罗云,方玲,张清,杨明.芳香中药“以气(香)用事”探析[J].
4.杨明主编,《中医香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