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图片详解天然手工线香制作过程,一看就懂 [复制链接]

1#

据陶谷《清异录》记载,早在五代的时候,就有一位法号“知足”的有道高僧反对上层社会焚熏奢侈香料的作风,于是“但摘窗前柏子焚爇”。也许正是此举开创了一代风气,到了宋代,炉焚柏子,成了佛寺禅房与士大夫书斋当中流行的小景,苏东坡就曾经秋夜独酌,“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另外,趁桂花才开放三四分的时候,将花摘下,用熟蜜拌润,密封在瓷罐中,深埋入地下,进行一个月的“窨香”程序,便得到了宋代文人所青睐的又一款时兴香品。焚香之时,把一朵朵窨过的桂花放在香炉中的银隔火板上,随着炭火悄熏,桂花一边吐香一边慢慢打开,待到花朵完全开放,也就是其花香散尽之时。在今日,“香道”让人沉吟踌躇,是因为焚爇沉香、檀香等贵重香料,未必有利于日渐恶化的地球环境。相反,宋代士大夫从大自然中选取最朴素的材料,巧制出种种足以怡悦人心的香品,倒是更有意义的经验。从树上摘下柏树子,用沸水焯一下,然后浸在酒中,密封七天,再取出,放在阴凉处慢慢晾干,就制成了东坡居士曾经焚过的“柏子香”;把香橙皮、荔枝壳、梨滓、甘蔗滓四样废弃渣料合在一起,却可以诞生清新的“小四合”香丸;捣烂橘叶,与旧竹篾片一起密封在小罐当中,在火上长时间热蒸,然后把熏入橘叶气息的竹片当做香料,在香炉中慢炷,“其香清,若春时晓行山径,所谓草木真天香”。如果对传统真的怀有深情,那么不妨尝试恢复这一样样朴素而又易制的宋人香品,让中国人的书房里重新回旋起十二世纪的天香清气。再说说一般植物香制作成分,原料包括骨料,粘结料,香料等。骨料组成香的主体,主要是木粉,要求没有异味,就是不要有不好闻的味;细度一般在目左右,无其它特殊要求。近来也有用其它植物粉沫的,如草粉。传统粘结料是制香香叶粉、榆木粉等。作用就是将骨料粘结在一起,使做出来的香结实,有弹性而不易折断。粘粉的质量也不一样。由于榆皮粉数量有限,现代也有添加化学粘结剂的,结果就是味道香灰甚至整个香品品质受影响。香料可以是多种天然香料,如檀香,沉香等。也可以有多种中药中的香辛料,如八角,茴香等。近年来用的最多的是多种香精。很显然,不同的香料,成本的差异是相当大的。市面上见到的绝大多数是用的各种香精。使用香精可以配出各种各样人们喜欢的气味,完全不亚于或者优于天然香料及中草药香料,因为有的香精就是从天然香料中提练出来的。但是说到对人体的益处,比起天然香料和中草药香料,那就是慢性*药致癌物。除了以上的原料,现在制香,一般都需加上色素,作成人们喜欢的颜色。对色素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再有就是为了提高质量或者降低成本,生产者添加的一些微量东西。这些助燃也好防霉变也好就不提了。最后需要的就是水了。严格的说水不能算作原料,因为水只是在制香过程中起作用,经晾晒、干燥,去除水份后的香才能算作成品。但在制香过程中,水是不可或缺的。和好的原料中,水的重量约占40%—60%,因香的品种,制香的工艺,设备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最后介绍个新人初学者可以做的简单线香。第一次制作线香的朋友,可以从最简单的崖柏香做起。将崖柏粉末80%与制香粘粉香叶粉20%按照的比例混合,然后一小勺一小勺地加水调匀成香泥即可。檀香的比例越大,香味越浓。这些材料某宝上都有出售,价格不高,经得起折腾浪费。挤出的线香排在一起理直切成一样的长度之后一定要阴干,不能烘烤、阳光直射,也要注意用压着两头不要让它弯曲。试验成功后,就可以根据需要,逐渐加入一些驱蚊草药,比如艾叶,薄荷,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