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闻香识东坡,让深藏在古籍里的方子再飘香 [复制链接]

1#

传统制香技艺非遗项目

志朴香堂天然香普及计划请香点击图片

一千年来,苏东坡历代受到个阶层人士的热爱,我想除了才情之外,苏东坡对生活的挚爱,无论遭遇何种境遇都能坚持天真、淳朴、正直和乐观豁达的品性,这些才是他至今为后人所敬仰的真正原因。

关于苏东坡的故事很多,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和香有关的。

苏东坡一生与香为伴,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被贬流放,皆一刻未曾离开过香。不仅如此,苏东坡更是历史上著名的合香高手,对香文化也有深入的研究,他对合香的时节、香料、用具都非常讲究。

苏东坡和号称香痴的*庭坚有深厚的友谊,在他给*庭坚的《和*鲁直烧香二首》里面写道:“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说香要用心去品味,古人称为“听香”,绝非一般思维能达到的境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足以支撑今日中国传统香道鲜活的生命力。

历史上关于苏东坡的香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雪中春信和二苏旧局。今日说说雪中春信,二苏旧局改日再叙。

宋哲宗元五年公元年初春,一场春雪纷纷扬扬洒落杭州城。

彼时的杭州太守苏东坡,这日早起,见到这不期而至的大雪,缓缓踱步来到院中,盯着落了一树白雪的梅花丛,凝神良久,唤来爱妾朝云与侍女,从博古架中取下一个精致锦匣,从中拿出一只羊脂玉碗,交于朝云,殷殷叮嘱她,趁着此时春雪正盛,到院中取一些梅花芯中之雪,取雪时要有感存天地和爱梅之心,一定要摒弃杂念,以毛笔轻轻扫动,切不可伤到梅花。

听完这番叮嘱,身为红颜知己的朝云便知这梅上雪对于苏轼的重要性,记下了话,带着侍女便去梅花丛中取那至关重要的梅花芯中之雪了。

而此时的苏东坡吩咐书童从香窖中拿出炮制好的沉香、檀香,烘干的丁皮梅肉以及朴硝等香料,按照配方一一称出。其实早在年前他就已经炮制好这些香药,准备合成这款雪中春信,这场大雪,就像是上天感知他的期盼,如他所愿,要他在今日完成这款试了七年未成功的香。

这场春雪,仿佛是上天送与他的一份礼物。待爱妾与侍女采雪归来,碗中的雪部分已经融化,带有花粉的雪水闪着淡而晶莹的光泽,散发出幽幽梅香。他把配好的香药在合料盘中铺撒一层,用鬃刷弹上一层玉碗中“梅*雪魄”的花露,再铺一层香药,弹上一层花露待到香药基本润透之后,开始合香,合香完成后已是中午时分。不日,待香粉阴干,苏东坡取合好的香粉做成篆香将其点燃,那氤氲的香气,真好似万株梅树同时喷香。他自言道:百日窖藏后其香韵则会更加悠长。

此香,香如其名,气味幽凉,氤氲的香气,好似万株梅花于雪中绽放,正是取隆冬久敝后,初见春时之意境,故名。

请香点击图片

的香方流传有数个版本,有《香乘》之版本,有武帝之版本,亦有《沈氏香谱》之版,更有名为“春消息”、“雪中春泛”的几款香方。香方中流传最广的苏轼版本,配方犹如一首诗,唱作:沉檀为末各半钱,丁皮梅肉减其半,拣丁五粒木一字,半两朴硝柏麝拌,此香韵胜殊冠绝,银叶烧之火宜缓。此香气味幽凉,闻之使人心静。

观其香方,所用的调法虽然各有不同,但调香的思路大体一致,取沉、檀的温暖甜香之上,搭配丁皮梅肉增加青涩和幽凉。在这种温暖之上,添上了一抹微涩的凉,这一抹凉代表的是如春新来,万物青葱的生涩,是自然悄悄萌生变化的开始,是中的那春的消息。

冬日万物凋敝,那些在夏日略觉得腻人的甜蜜、奶香,在冬日却能正好,甜蜜所营造的温暖与治愈,正是此款香的主调。

今人多将将改为线香或盘香,志朴香堂亦然,比例略有调整,香气作了微调,但意境不变,追求的正是那雪中难得的一抹清香。

当初为了合出早春寒意料峭时、梅花初绽的香气,苏东坡足足用了七年时间。我们今天再来复原这款香,虽达不到用七年的时间来等待没花蕊中的雪水,但我们可以尽最大限度去遵循古法,力争还原出苏东坡想表达的意境,并以此致敬中国古老香文化。

▽购买雪中春信点击「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志朴香堂的发心和理念

用好香,找志朴!点击进入官方商城

香道

東方的氣味美學

在香气中,唤醒心底尘封的觉性。

了解更多香文化知识~请添加志朴香堂非遗传承人个人

举手间的善举,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