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日宅家必备香气丨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香之 [复制链接]

1#
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27292293087593&wfr=spider&for=pc
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节气意味着开始正式进入冬天,气候严寒,万物藏敛。阴沉的天气、笼罩城市上空的乌云和冷雨,冬天的固定模式,我们想用一支香来打破它。因此本次的“立冬”节气香,我们选择了董若雨《非烟香法》中的“暖玉”,原文中将它称为“辟寒之香”,盛冬之时燃一炷,满室皆春。当然,这里的“春”指的并不是温度,而是气味,这支“暖玉香”就是用各种香材的搭配,来模拟春天花朵、青草和风的气味。整体香气风格清新而甜蜜,檀香的奶意、丁香的梅子味、金颜的巧克力甜、乳香的柑橘调……构成一场热闹纷呈的春日盛景。

《宫女游园图》明代王稚登有《立冬》诗云:“秋风吹尽旧庭柯,*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草木飘零,冷雨霜风,立冬就在逐渐降低的气温中到来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其中两候都展现出了同样的共性——寒冬将至。万物收敛生机,天地归于沉寂,可纵使在以苍白和萧条作为主色调的冬季,古人仍然可以在香气中寻找到温暖的感觉。早在汉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学会用香气驱寒。《汉官仪》中有相关记录:“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用椒与泥相合,涂傅于墙壁之上,会散发出芬芳的味道,不仅能清新空气,具有驱寒效用的香料也能带给人温暖的感觉,后世常以“椒房”来泛指后妃居住的宫殿。也有奢侈者,以沉香木建小阁,窗户隔板皆镂空雕花,地板之下做抽屉,用来打香篆。暖阁四周围上厚重的锦绣垂帘,阻隔了外面的冷空气,则阁中烟云袅袅,香气馥郁,可终日不散,被称为“沉香暖阁”。也有在厅堂中以纸屏风搭建的简易暖阁,以纸为壁,绵纸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中焚香,能使很好地保留香气,宋诩在《竹屿山房杂部》中就提到了这种焚香之法,即:创小规模室阖,设低几焚之,则烟穗上升,遍化室壁间,不涂粉垩,糊覆以白厚绵纸,收引香味,不得解散。搭建好了熏香环境,自然要研究一些温暖的香了,此次的立冬香便是这样一支恰和冬日暖阁中焚燃的香。董若雨在《非烟香法》中对各种香料的香气风格以及药性都做了明确的分析,像是蒸荔子壳可使人神暖,蒸桂屑可辟寒气等。在他构建的这套合香体系中,只要洞明了香材的特性,其搭配可以千变万化,甚至呈现出两种相反的极端,比如以桂枝、荔壳、玄参等制成的辟寒之香“暖玉”,和以薄荷、茶叶、龙脑制成的销夏之香“清凉珠”。暖香炷罢室生春,始信壶中别有天。史料中也不乏“暖香”的相关记载。《遵生八笺》中有“炷暖香”条,曰:“云溪僧舍,冬月客至,焚暖香一炷,满室如春。”《述异记》中也有辟寒香:“丹丹国所出,汉武帝时入贡。每至大寒,于室内焚之,暖气翕然而入,人则减衣。”以驱寒的香材为原料,通过拼调模拟出春日的气息,方能在香气中品出温暖的味道。说回本次的节气香,原方为“非烟之香”,即是将香材投入一种三足双耳的器皿(鬲)中蒸,董若雨评价香气:游气清冷,氤氲太玄,沉默简远,历落自然。因不见煤烟,故名“非烟”。原书中并未明确记载各种香料的用量,而制作成线香高温燃烧又与原方的蒸用法截然不同,为了更加契合作者所描述的“辟寒”之气,以更符合冬日用香的“温暖”需求,经多次打板之后,我们对香方配伍做了相对大的改动。去掉了荔枝壳这种不适宜燃烧的香材,又加入了金颜、甲香等来丰富气调。关于最后所呈现出来的香气,或许可以用一幅画来解构它。檀香作为佛教的代表性香料,天然有着悠扬沉静的气调,本草植物零陵清甜与苦味交织的特性则形成了宋代文人香推崇的“清远”意境,它们共同构成了画面的背景,远山、流云、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玄参和甘松则是宋方中常见的组合,单独的气味并不能算作好闻,但搭配之后又神奇地形成了一种轻盈的花香,隐隐约约,清浅浮动。与之对应的是大比例加入的丁香,浓郁的梅子味甜蜜馥郁,作为模拟各类花香的主要香材,它是越过茂密树林,探入回廊的第一枝春杏。两种花香调前后交叠,形成丰富的层次感。金颜的巧克力甜暖则是画中少女脸颊上薄薄的脂粉味,乳香的柑橘调恰如迎面而来的熙微春风,吹淡了甜腻,只留下一抹清新。这支香想要表现的,正是这样一场温暖而甜蜜的春天。这个冬天,纵使天寒地冻,愿你有衣暖身,有香暖心。

识别下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