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香料笔记降真2孤天里的鹤,也是写满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起因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09.html

其实本来想写一个柴门壹号plus的推文,赶上美洲杯+欧洲杯双决赛,看完梅老板打工圆梦和伦敦蓝色的天空,实在是码不动了。今天我连码字的零食都买了,二总说:“要不下次吧,壹号PLUS本批次售罄”。

强力的队友就是这样的吗?你暂停一下,那边比赛已经结束了……那一瞬间觉得有点恍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啊二总!那既然这样,我们还是接着谈降真香。上一回我们说到番降和土降的区别《香料笔记:降真香——焚香可以引鹤,孤烟直上青云》,其中番降也就是木质降香被明清士大夫认为质量更高,早宋明以后一直大量进口。

光这么说,其实是很抽象的,大量进口,有多大量呢?我觉得这是个好问题。

2

关于醮蘸与祭祀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按照明代毕自严(~)《度支奏议》,宫廷用香中降真香的数量是最大的:“内供用库:每岁除各省直解到……降真香二万觔,沉香二千觔,沉速香二千觔,三色檀香六千觔,牙香二千觔”——依此,则降真的用量是沉香的5倍(包括沉和沉速)。

这实际上是个很重要的变化,我之前说过,沉香在中国历史上的进口量实际上不断增加。但是因为合香传统的存在,进口香料的总量同样在迅速扩大,因此沉、檀作为传统的主力香料在香料中的比重实际上降低了。唐宋之际,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乳香进口量超过了沉香,西南大学温翠芳老师对此有详细论述。这也可以视为唐宋之际香文化的一个重大变化。

那么同样的,在毕司徒的《度支奏议》中,信息量也是很大的。降真的大量使用当然和嘉靖数十年如一日的修道有关,但也不仅仅是道教地位的问题。明代皇帝祭祀山神、水神时主要用降真香,这或许可以解释为崇道。但他们祭祀孔庙也用降真香,这就不能说是道教大势了,毕竟儒家也是要体面的。

清承明制,《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载:“太庙每日上香共需用紫降(按:里这是指番降)柱香十有二枝,粗紫降香三十九斤,细紫降香、沉速香各五十斤十两,沉香一斤八两,速香二斤二两。每豫月行文,均于户部支取。”

知识点:太庙日常祭祀所用的柱香体型巨大,应该比如今三大寺的藏香更大一些。虽然会典例则写了一大堆,但其实按我们今天的看法,这种香只有两种成分:沉香和降真香。其中降真的比例比沉香更大一点。孔庙、太庙、天地山川祭祀……之所以都用降真为主料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并不是“道教兴盛”。我们应该反过来看,道教醮蘸喜用降真的理由和明清太庙、孔庙用降真祭祀是相同的——孤烟降鹤,上通神明。

我认为“降鹤”这个古老的传说从根上是由降真香的本体属性决定的,道教并没有创造它,只是让它传播的更广泛。

3

孤天里的鹤:清烈为*,余韵甘美

降真香“烧之可以引鹤降”这个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海药本草》作者李珣的另一部作品《列仙传》:“伴和诸香,烧烟直上,感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妙为第一,小二佩之能避邪气,度录功德极验,降真之名以此。”

李珣实际上指出了降真作为醮蘸用香的两个原因:一是“烧烟直上”,降真香焚燃的烟可以拉成一条直线,直达神明。二则我们通过体感就能明白,降真的气味是“清烈”,整体味道虽然甜但很轻,昂扬向上、穿透力极强。这是古人认为它能够将人间的信息快速“向上”传达的原因。所谓引鹤,显然并不是实指,鹤在本土神仙体系中是清雅的祥瑞,仙人的使者和坐骑。仙人可以骑鹤下凡尘,而人间得道者可以乘鹤飞升,它本身是一种沟通天与人的瑞禽。

徽宗《瑞鹤图》中,鹤实际上也出于皇权与上天中间的位置

降真香的“引鹤”之说,本质上描述的是一种“上天意志”对人间的注视。仙鹤的降落,意味着上天的大意志注意到了人间的某个角落正在祭祀,人间所表达的信息因而可以借助直上的轻烟快速抵达神祗那里,这是降真香被各种祭祀青睐的根本原因。

所有香籍对于降真香的描述几乎是一致的,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说“气劲而远”,其余典籍所载大抵相同,尤其是在描述番降时,大家普遍认为其气韵十分强烈。只有《溪蛮从话》提出了不同意见,说降真是“劲瘦,不甚香”——我猜,朱大人所指的应该是本土的藤本降真。

在“清甘温烈媚”的体系中,降真的属性十分清晰,就是“清”与“烈”。按照柴门的五维雷达评分体系,降真香的香气值是溢出的。因为它太过清烈,甚至需要通过炮制手段削弱一下它的味道。《陈氏香谱》:“蕃降真香切作片子,以冬青树子,单布内绞汁浸香,蒸过,窨半月,烧。”

郑刚中《北山集》则说:“降真香清而烈,有法用柚花、建茶等蒸煑,遂可柔和。相识分惠,爇之果尔。但至末爨,则降真之性终在也。”这两种炮制法的逻辑大致上是相同的,通过“蒸青”来去掉降真香中的一部分挥发油,同时窨入浆果、花、茶的味道,令其气味更柔和。

如果说“气道”的满分是10分,那降真香至少有12分,必须通过一定手法削弱之后,才是合适的合香之材。而在炮制过之后,挥发油中的清甜会更加凸显出来,前调的清烈、余韵的甘美,相映成趣。

而降真香气调之强烈,也正是它成为祭祀主香的原因。宋人描述未经炮制的番降,说其气生闻直透十五六丈外……这也太夸张了,但考虑到大量进口时或许是整船香料在一起,好像也未必不可能。对于祭祀者来说,降真因此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高效媒介”,直上的孤烟可以引鹤,而其中包含的祭祀信息则千差万别,充满了不同的文化意义。

去年年初,我们的推文里介绍过古代熏香避疫的知识,不知朋友们是否还记得“苍降返*香”这个说法,苍术、降真,是古代熏香防疫中最主要的两味香材(详见《“苍降返*香”续考(3):降真香也要有姓名》)。汉魏以来,降真香一直被赋予“辟邪”功用,这实际上和两汉时期人类与瘟疫的战斗息息相关。

同时,道教在发展初期与医学的深度捆绑很可能是它广泛使用降真香的原因之一。降真香的“辟邪气”,并非单纯的玄学,而是有切实物质基础的。所谓邪气,除了“宅舍怪异”以外,在早期更多是指向时疫的。在传说中,与降真关联的是孤天里的鹤;但在现实中,它是一张写满字的纸,承载了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

(tobecontinued)

按照以下步骤将九龙沉香博物馆设置为星标

您将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消息

柴门苏星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