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德威莫言晚熟的人晚期风格的开始 [复制链接]

1#
土方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626/4197040.html

.05.19

本期导读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诺贝尔”一直是文坛甚至社会念兹在兹的图腾,莫言获奖,俨然完成了全民心愿。

莫言崛起于年代的寻根、先锋运动。他的小说从《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到《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多以故乡山东高密为背景,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现代”“革命”“国家”的历史叙事中,凡夫俗妇的困境与挣扎、屈辱与反抗。他的叙事杂糅传统说故事人的世故、现代乡土文学情怀以及拉美魔幻现实小说的奇思妙想,不仅颠覆了既往的八股文式写作,也凸出文学众声喧哗的力量;荣获大奖,可谓实至名归。

但诺贝尔奖也可能是不可承受之重的荣誉。莫言得奖后各种褒贬纷至沓来,谓之为国争光者有之,名过其实者有之,遑论种种借机攀比附会的怪现状。面对这些得奖后遗症,莫言缄默以对,一如他的笔名——莫言——所示。与此同时,更令读者关心的是他创作的持续力。莫言如何证明自己?是否有所突破?都是想当然的话题。

主持人的话

季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德威的《晚期风格的开始——莫言〈晚熟的人〉》聚焦莫言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通过辨析“晚”与“熟”的多重意涵,文章试图理解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对于创作的最新思考。在王德威看来,“晚熟”的标题之于莫言颇有自况的意味:“既可能是大器晚成、后劲十足,也可能是后知后觉、恍然大悟,甚至不计一切,后发制人”,然而当“晚熟”被落实到文本,却好像总是变成了“过熟”,透露出一种对于“适时适度”的乖离。无论是经历无数清算与运动,最终却能够寿终正寝、风光下葬的老地主,还是手握五台手机、两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