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夜读让这位80岁的姑娘告诉你,如何过好这 [复制链接]

1#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323.html

作者:不一

文章来源:视觉志(QQ_shijuzhi)

文章已获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

前段时间红遍朋友圈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看到了文字、文学、文化的魅力,更让腹有诗书的学员,以及出口成章的主持人*惊艳朋友圈。

然而,对于诗书的追求,从来不限于星光闪耀的舞台。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位对抗平庸的姑娘,翻开了写满励志的纸张。

此前,有太多国外的励志女性出现在朋友圈,这一次,该中国姑娘出场了。

她没受过正式教育,60岁开始学习认字;76岁,出版了自己第一本书;78岁,成为中国作协会员;80岁学习画画,向着画家的梦想努力。

这位传奇奶奶叫姜淑梅,年出生在山东,历经民国、抗战、新中国,经历过战乱也感受过饥荒,在一个工厂当了二十多年的临时工,半辈子都在为生计操劳。

“我60岁以前的小目标就是活着。”

十几年前,如果有人告诉姜淑梅:你以后会成为一个作家,她一定觉得那是玩笑话。她没读过书,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姜淑梅(左)和女儿艾苓(右)

然而,这并不是玩笑。

60岁,识字

年,一直陪伴姜淑梅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她在儿女面前总是很坚强,但精神还是不可避免的变得差起来,晚上常常睡不着觉。为了让母亲从悲伤中走出来,女儿艾苓提出让姜淑梅学习认字写字。

虽然没上过学,但姜淑梅心里一直有学习的想法,想记些有趣的旧事新事,在女儿的鼓励下,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开始了自己的识字之旅。

姜淑梅怀中抱着的是她的外孙女,也是她后来的识字老师

姜淑梅将字编成快板,让孙女写下来,自己照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一遍再一遍;

别人看电视是看剧情,她就看上面的字,一边看,一边学;

身边的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是她的老师,牌匾、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她认字的教材。

认定一件事,就坚持到底,哪怕从零开始,也决不放弃。

虽然学习生活常常被各种事情打断。

没有了爹,娘就把自己变成一块大补丁,哪家的生活出现漏洞,她就把自己及时补到哪里:表弟开小吃店人手少,她听说了就去打下手;小妹生孩子,她就帮着带孩子;二嫂病倒了,她又过去照顾二嫂照顾那个家;大家都忙的时候,她同时带着外孙女和重孙子……

——艾苓

但姜淑梅从未想过放弃——没时间就早上起早看书,做饭空档也可以学习,带孩子就一边哄他一边念字,总之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时间。

姜淑梅读莫言的《檀香刑》

就这样日复一日,一点一点地学习,一点一点地积累,从最开始看幼儿认字图书,到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后来看莫言的《蛙》《檀香刑》。

她靠着自己的努力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75岁,写作

写字比认字难得多。

对于姜淑梅来说,写字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事情。刚拿起笔时,手直哆嗦,横也写不直,竖也写不直,一天都写不出两句话。

连着练习了一段时间,一天也只是能写上三五行字。

三五行字,对于我们来说轻而易举的一件事,对于姜淑梅来说却要耗尽一天的功夫。但即使很难,她也总是大清早起来用废纸写作,各种说明书和废纸壳的背面都不放过,只要能写的地方都可以拿来练字。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年,姜淑梅在女儿艾苓出版的散文集上,一笔一画写下了两句话:本是乌鸦娘,抱出金凤凰。根是苦菜花,发出甘蔗芽。

那一年,姜淑梅62岁,学写字刚满两年。

慢慢学会写字后,在女儿的鼓励下,75岁的姜淑梅开始写作,写自己经历过的和听说过的各种故事。

“把一生一世的事儿写在纸上,真是太高兴了。”

一个字还写不好的老太要写故事,很多人并不看好,甚至连姜淑梅的哥哥和儿子都对她表示怀疑。姜淑梅也不过多辩解,只是安安静静去写每一个故事,写得不好就重新再写,今天写不好就明天继续写。

外孙不在家,她在卧室起来就写。寒假外孙回来,她就悄悄起来去客厅。每天早晨起来,我都看到客厅的小桌上放着台灯,旁边放着小凳。

——艾苓

76岁,出书

我们离梦想很远吗?

不过就差了一个坚持而已。

通过自己的笔,姜淑梅将一个个心底的故事写下。

一开始写得总是写得磕磕绊绊,有时候一天写不到一句话,一天就写几个字。写出来的故事没什么意思,病句倒是不少,甚至很多字都不会写。但这并不能阻挡姜淑梅写作的热情。

“只要睁开眼睛,只有吃饭耽误我的事,上厕所耽误我的事,剩下我都用在写作上”。

渐渐的,姜淑梅的故事写得越来越流畅,也越来越生动。

她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民国时期,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她不做判断,没有抱怨和痛诉,只是将故事原原本本的讲出来。

女儿艾苓将母亲的故事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立刻收到很多人的回应,他们都被姜淑梅朴实而真诚的文字所打动。

年,姜淑梅出版了她人生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

“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

“像是在某个午后,盘腿在土炕上,坐在姜淑梅老奶奶的对面,泡上一壶土茶,听她娓娓道来满腹传奇。”

“姜淑梅女士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

从一个字不识到出版自己的书,不可不谓之传奇。但姜淑梅的传奇却不仅如此。

一年出一本书,姜淑梅的“雄心”

姜淑梅曾口出“狂言”:我一年出一本。

而她确实做到了,从第一本书开始,到今天,姜淑梅已经出了4本书——《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女人》《俺男人》。

十多万字一本,本本动人,篇篇精彩。

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姜淑梅就到各个地方去“上货”,姜淑梅说:作家出去叫采风,记者出去叫采访。俺没文化,跟人家不一样,出去找故事,俺说是“上货”。

姜淑梅爱和各地的老人交流,听他们讲述那些已经快要被遗忘的事情,有真实的经历,奇妙的传说,精彩的民间故事,还有各种怪谈,谈狐说*,再用文字向读者娓娓道来。

“我写出来让年轻人看一看,知道老辈子人是怎么活过来的,以前的人都过的什么日子、经过哪些痛苦。大家都知道知道,一代一代传下去。要是我要不写的话,那些老事不都失传了嘛。”

年姜淑梅成为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的一员,年,她加入了中国作协。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作家。

而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姜淑梅显得很淡然: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写作唱歌弹琴画画,余生全是精彩

除了写作,姜淑梅还在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千万不要懒。”这是姜淑梅的座右铭。

她去学唱歌,不知道歌词,就让女儿在网上找,找完让女婿打印下来,没事就拿着唱。开始气短不够用,后来越唱气越足。唱起《沂蒙山小调》韵味绵长,很是动听。

学着弹琴,照着简谱自学电子琴,慢慢也能弹出调来,如今已经能弹出好些小曲来。

她还坚持一天两次出去运动,每天都做几十个仰卧起坐。带着邻居一起做老年回春保健操。80岁的人了,精神气儿却比许多年轻人还要好。

80岁姜淑梅又开始学着画画,为自己的新书画插图。她还为自己立下了一个小目标:“要是老天爷能给我时间,我的梦想是90岁之前成为一名画家。”

姜淑梅的画

从文盲到作家,学着弹琴唱歌画画,这位80岁的姑娘,就这样把人生过成了诗般模样。

“想做啥事,想做哪一样事,你就下定决心,就是一心一意地做去,别三心二意,它就能做成了。”

是不是你也曾感慨: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漫长的岁月里,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光充实自己,你可以去尝试写作,可以去学习跳舞,可以学一种乐器,可以练一门手艺……过好这一生,靠的不是道理,而是自己。

只有带着丰盛的自己,才能将此生过得润物细无声、却又惊艳了无痕……

-END-

今日话题

“你最想学会的一件本领是?”

『昨日话题』

你会因为没达到“标配”人生而焦虑吗?

部分小伙伴的评论精选如下

曾经有过为过不上标配生活而感到焦虑,但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焦虑渐渐不复存在,明白了人生没有赢家,每个人的生话不同,每个人的道路也不同,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方能更好地享受人生。

——蝴蝶结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去努力,去浪漫,去流浪,去歌唱。每个人的心都是私人定制,不可模仿和标配。心和心可以去碰撞,去成长。

——追梦地海

的确,现在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心态,或者以后我们也会,让孩子也过着,30岁前结婚生孩子,二胎什么的“标配”的人生。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何必要比较呢?我觉得,每个人的人生需求不一样,只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那就好了

——Lr生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追赶“标配”,在努力的过程中,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如此,才算没有辜负岁月。

——幽兰醉月

更多精彩

更多《夜读》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